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解密专门教叛逆孩子的学校咋办

也许在与孩子讨论疫情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先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对于一些幼小的孩子来说,未知带来的恐惧也许每天都在发生,这个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有太多还没有弄清楚的事情。他们往往也会因为恐惧、焦虑、生气等情绪出现很多躯体化的症状,比如:因为害怕上学而觉得肚子疼,因为害怕和父母分离而发烧等等。当父母理解了这些心身疾病的原因,也许就能更好地“治愈”孩子。同样道理,当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也能够慢慢地去让两者和谐相处,发展出真正的心身健康。《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的作者陈美龄回忆说,孩子正式上学前,她都会想办法让小小的人儿搞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为什么要上学,以及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上海少年早恋厌学纠正机构造成孩子厌学心理原因有哪些呢?提起来孩子不想上学家长恐怕就头疼不已,试想又有几个孩子没有产生过不想去上学情绪呢?对于孩子不想上学,把握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很关键别人能享受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乐趣,他却在痛苦的煎熬中等待下课,这样的孩子厌学是正常的,不厌学才是反常的

1.疫情上网课之后因为厌学、拒学求诊心理科的孩子明显增多,家长都认为是因为网课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手机,对手机成瘾、学业荒废才没上学。这确实是一个最为表观的原因,但从我们和孩子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孩子厌学、拒学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很复杂的。

2.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断变化、互相融合的。在孩子没有进入学校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是孩子的主体性教育,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融合了。如果相互之间衔接影响的不佳,就会让孩子出现厌学、压力大等问题,这也仅是学习方面的。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沟通不畅,很少反馈孩子日常的表现情况,对于兴趣爱好、缺点不够关注,这都是不正确的。

3.现在的幼儿园虽然设施齐全,可以实时监控,但还是有很多地方不能照顾到,这也成为很多家长担心的原因之一。因为孩子太小,送入幼儿园之后,家长根本不知道会经历什么。

4.2、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孩子厌学一般是心理上的问题,当家长找到原因以后,应该再慢慢适应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5.以身作则。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家庭教育的应验。家庭教育是基础,课堂教育是引导。只有做个称职的家长,孩子的将来才有希望!父母更是孩子榜样的力量,身先足以率人,律己足以服人,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不需要说得太多,我们做什么?孩子就学做什么?文化在老师,教养靠家长。

通过上面所介绍的厌学的原因,家长们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作为一名家长,还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鼓励孩子是最棒的,尽可能的不要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毕竟这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第一个前提是,我们要真正相信孩子自己内在成长的愿望。如果你去追溯厌学孩子的成长史,无一例外,他们的父母都非常坚持自己的看,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也不允许孩子有超出家长理解的语言或者行为。孩子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是因为我们家长之前犯了很多的错误,导致孩子将成长的动力完全压抑了下来。所以要改变的,一定是我们家长自己。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其次是为老师免责。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不上学是学校的责任,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学校那么多学生,都是统一要求的,没有哪个老师会针对某个孩子,孩子适应不了更多的原因是来自家庭。因此,家长在与老师沟通过程中,一定要让老师知道我们这样的认知,消除老师内心的恐惧和担心。其实每一个老师都是希望帮助自己的学生的,也是希望每一个孩子好起来的,但前提是自己没有太大的风险。家长要坚定地告诉老师,孩子的问题都是我们的责任,与学校没有关系,都是以前我们不懂家庭教育造成的恶果。

3.家长心理学校。目前,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又不懂得如何运用科学方来教育,有的溺爱娇惯,视掌上明珠;有的拔苗助长,拼命施压;有的恨铁不成钢,施以棍棒。这种种现象反映出家庭教育陷入误区。“家长心理学校”是对家长的心理指导和教会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指导的阵地,是抓两代人的心理素质教育。我校特地请了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校作了“优化家庭心理环境”和“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的讲座,旨在提高家长的心理品质,以家长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去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科学方有效管教孩子。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