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蜕变学校咋办

孩子们首次去幼儿园一定有“分离焦虑”,不单是孩子,其实很多家长也有,相信大家在和孩子分别时听到孩子的哭声,心里也是如刀割般的疼吧。刚送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孩子们入园的哭喊,困扰着妈妈一天的心情。孩子需要适应,家长也需要适应。家长如何帮孩子战胜入园的焦虑,关键是给予孩子他们能够信得过的安全感。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十个实操方法,妈妈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帮助宝宝战胜入园焦虑。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以下简称《促进》)。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该将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促进》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话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1.《家庭教育促进》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孩子们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等九种教育方式方,但这些方式方,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儿童应该跟父母居住在一起。可是当下,依然有大量的儿童托付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中。

2.3、根据学校安排,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年级各班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进一步融洽孩子们与家长的亲子关系,增加孩子们的见识,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积极发挥年级家委员会成员沟通、服务、参与、管理作用,积极协调开展大型活动,使年级各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搭起家校沟通、互动的桥梁,增进了解,支持和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学校家庭教育同步、老师和家长同心,共同为孩子们创造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3.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设立社区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医疗保健机构要对有关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开展科学养育知识和婴幼儿早期发展的宣传和指导。

4.“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市教育局学生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家庭教育促进》通过厘清各方责任,指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成为合格家长,在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时及时纠偏;同时发挥国家、社会的支持协助作用,构建坚实的实施保障,实现了与有关律的衔接协同,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推动形成家校社共育教育生态。

5.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稳定。家长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都需加强律和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认真履行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让未成年人在科学的家庭教育中健康成长。

“双减”之后,家长们有很多疑问,还是有一些焦虑。如何解决这些疑问和焦虑呢?在“一对一”咨询过程中,讲师们分析不同家庭孩子的具体特点,结合各种案例,指导家长从不同方面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我们的活动,家长们的心里踏实些了。

而新东方改名也有一举三得的效果:一是切割与“培训父母”的关系;二是宣扬了新东方早就开始关注家庭教育市场的态度;三是顺便宣传了自家的产品体系,向大家传递了一种“要想培育出优秀的孩子,还得从家庭教育上入手”的观念。

同时还宣布家庭教育促进草案(三次审议稿)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中明确规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如果缺席将受到训诫并可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介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下列内容为指引,开展家庭教育: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