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早恋厌学教育学校怎么办

家庭原因: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平时会给孩子加码加压,本身孩子在学校就有一定的压力,父母再给予孩子施压,很容易引起孩子有厌学的情绪,有的甚至逃避或放弃学业。另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夫妻感情不和吵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很难静下心来好好学习,长此以往滋生厌学心理。初中生厌学,家长应该帮他们找出原因。学习压力大吗?是被朋友弄坏了吗?还是早恋?只有找到关键原因,才能开药。如果学习压力大,孩子应该适当减压。如果被朋友打破了,你应该教育他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如果是早恋,那就告诉孩子,坠入早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要正确健康的面对。

4.如孩子存在不适合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存在体质异常的情况,家长要及时如实告知班主任和学校,学校将根据情况另行处理,以防突发事件发生。

1.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李校长对“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观”和“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小学生活”与所有家长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小学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养成,成功的教育应从习惯养成开始。

2.学生的负担过重,这是多因素造成的,学校、老师、家长、孩子自身、府和社会等,所以“减负”必须各方联手,大家各尽其职,把自己的责任负起来。学校要回归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把教育供给做好做到位,不能推卸责任;老师要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精心设计和统筹各科作业,提高课堂效率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锻炼和娱乐的时间;家长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合理规划好孩子课外拓展的时间;府要把义务教育做得更公平、更均衡、更优质,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真正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我们的社会要改变人才观,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任何工作都值得尊敬,只要能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能够服务社会,都是光荣的职业。

3.谢谢陈校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大,只有家长和学校老师一起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中小学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不仅仅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更多的是培养面向微量,能够解决问题,能够树立比较好的人生目标的合格公民,理想的教育一定是以学生为本,面向未来,以人的幸福感为终极目标,这才是现在教育的诉求,也是未来教育理念。

4.学校的口号是“非常理想,特别现实”既有在教育理念方面理想化的改革举措,又针对孩子的现实发展制订路线不为应试而教育,但也不会为了改革而放弃对“应试”标准的要求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唤醒孩子的内在自我个性化教育,发现孩子的特长,并鼓励发展。

5.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双减”策出台之后,部分父母担心没有了辅导班自己根本教育不了孩子。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担心。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我认为决定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不是学校,不是老师,是我们的家长。因此,有如此多美好愿望的家长,要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进而影响孩子。如果我们家长没有实际行动,美好愿望可能仅仅是个愿望而已,自己嘴中别人家的孩子就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

造成孩子不想去上学的原因当中,也有不少家庭的因素。家长对孩子特别严苛,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成绩,长此以往造成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兴趣、压力过大;孩子跟家长的关系紧张,基本没有交流,回家玩手机打游戏,这样的厌学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家长的反抗。孩子的父母关系紧张,甚至到闹离婚的程度,孩子以厌学的方式去转移家长的注意力,这种情况在低年级的学生身上会经常出现。

很多学生家长的心态我也比较了解,永远以为孩子扔学校老师就肯定给上课补习,其实公立学校真的没那么多知识教给你!

十年奉献,只为成长,精专敬业、值得托付!学校严抓孩子习惯养成,狠抓教学质量,好口碑叛逆孩子学校就是这样被家长广为相传。图为孩子们在认真上文化课。

在此基础上双减策的出台,初衷是将校外学习的压力回归到学校本身,学校从之前的3点半延长到5点半,这2个小时要完成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兴趣爱好培养的需要,所有的孩子在学校完成学科作业,并且有选择学校提供的兴趣班的自由,我们看策的表面解读,家长不用再去花钱报课外班,学校全部承担学科教学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