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青少年叛逆纠正特训学校咋办

3、家庭教育意见相左年轻一辈和老一辈的教育理念可能会有所不同,当两方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时候容易有分歧出现,形成了一方管一方护,这会让孩子把爷爷奶奶当成避风港,使得父母的教育不能够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法律上明确了社会和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职责分工,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和家长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具体内容来看,法律对家庭内部关系仍贯穿着以刚性约束为基石、以软性要求为主体的主线。

讲座上,张海燕还为家长们深入讲解了青少年厌学、抑郁、网瘾的原因和本质。她解析了一个案例,案例中的女孩现在六七岁了,在读小学。据爸爸描述,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很多事都能自觉地去做,比如起床、洗脸、刷牙、吃饭、上学等,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但自从进入了小学,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还经常找各种借口不去上学,称自己头痛、肚子痛等,就连日常的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餐等也表现得拖拖拉拉。

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

以80后、90后为育儿主力军的家长正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家庭教育困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焦虑。《2019中国父母孩子成长焦虑白皮书》显示,的父母对孩子成长各方面的问题感到焦虑。超过六成的父母每天花费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上。

第二位重量级嘉宾是来自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的杜建英女士,杜女士的发言主题是“国际化学校可持续发展机制及发展新格局”,题目颇大,谈的也确实都是核心理念问题。比如,谈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两个转变,杜女士认为学校教学方式会向学生中心、自主学习、项目学习以及人文关怀的角度发展,而家庭教育则突出品格教育、挫折教育以及信任教育的趋向。此外,为了达成以上的教育目标,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向“以人为本”“真实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方向努力。近些年来,国际化教育的培养目标有越来越趋同的特征,如何能够理论结合实践,真的实现这些理想的目标?这会是一个长久的考验。

出现厌学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改变,一定要分析出自己是因为不想学还是因为不会学产生厌学,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不想学的要树立目标,对于不会学的,则要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尤其是水平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又进步较快的学生,他们的成功经验,都会提供直接有效帮助。要向老师请教学习方,不要空谈,要具体,可以拿着自己的作业,自己的试卷,自己的错题本,让老师帮忙分析,分析过程中,老师就能找到学生的问题,还会提供建议,这种效果是最好的。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这本书是我在看《欢迎来到一年级》书的结尾时,作者卓立校长推荐的书单之一,这本书名让我很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要上学,因为我也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包括我们为什么要上班,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们为什么要养育孩子……所以我很快就把这本书也买了回来。

此时宝爸回家把宝奶奶接了上来,算是自己上班,孩子在家的时间也有人照顾了。就这样,这个暑假就这样结束了,周末休息两天,下周一八月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带孩子去学校报名,九月一号就正式开学了,可以说这个暑假其实也没有过多的花费,兴趣班什么的也没有时间去学,开学后,估计一些孩子必学的课程慢慢就需要考虑起来了。不然这一年级的上学进度就跟不上了。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