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南昌安义把叛逆的孩子送进专门叛逆的学校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学习更有动力,常常使用灾难性后果给孩子施压,焦虑不是唯一的“燃料”,适度的焦虑可以成为动力,而过度的焦虑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与其用负面的结果“吓唬”孩子,不如陪着孩子一起拆解困难。首先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重要性,给孩子规定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时间,如果拖延了,自己就要承担后果,比如上学迟到了,自己去和老师解释接受批评,孩子在体验到惩罚后,就会意识到时间是有多么重要。

家长不要觉得老师让孩子站到教室外听课就是体罚,找找原因看:是否孩子自己上课不听还影响到别的同学听课;是否老师的意图是让他在罚站中清醒头脑,在惭愧中认识自己的缺点。

1.遇到这类情况家长一定要冷静、要多与孩子沟通、找到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所在。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在孩子发脾气时打骂孩子,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多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

2.孩子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在入园初期家长要按时接、送孩子入园,没有特殊原因,家长不能因一时“心软”或一些不重要的原因而不送孩子入园,这样会让对幼儿园陌生感的时间增长,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第二天到第四天一般是孩子哭闹最厉害的时间,家长一旦把孩子交给老师,就要及时离开。

3.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些父母看来,对孩子好无外乎给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质条件和各种学习机会。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自作主张地为他报各种兴趣班。这些行为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学习的机器,不被尊重,于是通过厌学的方式无声对抗父母。

4.十六、孺子不可教也——用辱骂来惩治孩子的家长是不合格的家长。家长的灰心,首先是家长带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后天的教育很重要。对于“问题”孩子,家长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绝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帮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暂目标和长远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帮扶措施,让孩子逐步地“改邪归正”。

5.面对孩子哭闹的行为时,家长应该要理解他们,了解他们哭闹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如果只是一味的职责,只会让他们更缺乏自信,所以面对孩子哭闹情绪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也是关键。

许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担心幼升小的事情,特别是自从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文化课,部分家长就陷入了焦虑之中。

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会发现刚上小学时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之后,最晚从五、六年级开始,就会出现和孩子沟通困难的问题,常见的如: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还会反驳家长;孩子不再愿意和家长多呆在一起以及多说话,而是更多和同龄伙伴交往;孩子情绪不稳定,敏感、脆弱又易怒,特别是与家长话不投机的时候,更容易引发青春期孩子对家长的防御、抵抗和怨恨。

新学期间,许多家长在想要不要给自己孩子去补课,怎么说这些完全是,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想去补课。大部分的时候,孩子其实是不用去补课的,而是因为家长太过于紧张和焦虑,不停地让孩子超前学习,使得孩子压力过大。

为什么会有这样尴尬的局面呢?原因非常简单:策给孩子们减负,中高考却给学生们“加压”。很多地区的中考升学率已经降低到了50%左右,怎能不让家长们心惊呢?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