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解密十堰竹山问题少年成长特训学校如何是好

家庭原因。父母教养方式是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溺爱型、权威型和缺失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厌学表现。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溺爱,会让孩子过于自由和自我,这与学校环境有很大差距,所以容易导致孩子不愿上学校,在哪里会感觉到没有自由,大家也不围着他转,会有失落感。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和苛刻,强迫孩子做很多事情,经常惩罚和责骂孩子,也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与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驰。缺失型家庭也是需要关注的一种特殊家庭状况,这种家庭往往属于单亲家庭、留守家庭或流动家庭,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如果在学校中也得不到关爱,那就容易产生压抑,容易出现辍学。在和轩轩沟通的细节中,医生分析造成轩轩抑郁症的原因:小学生寄宿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轩轩作为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寄宿在学校意味着在校期间要完全靠自己独立,这时候出现厌学并不是真正的从心理上排斥学习。同学关系紧张也有可能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孩子有一定网瘾,会认为比起去学校面对压力,在家里玩手机比较轻松。

今天参加了学校精心组织的线上家长会,受益匪浅,每个老师都从自身专业领域给孩子和家长提出了学期全面总结,包括平时学习中的不足,下学期预习的内容,双减策下关注点,假期学习生活安排等,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参与、关心鼓励、言传身教,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家长要配合学校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家长原则上一律不得进入校园。要引导孩子“两点一线”上下学,途中不去其它公共场所,家长接送孩子时也务必佩戴口罩。请督促孩子遵守学校防疫规定和要求,每天必须佩戴口罩上下学,建议在书包里多备一些口罩,以备不时之需。

2.听说这样的封闭学校让孩子在里接受正常的教育,只不过管理方面很严格,几乎就是除了学习,然后就是自主完成属于自己生活方面的事情。叠被子、洗衣服、吃饭刷碗都要自己完成,再也不是衣来伸手了,听朋友说他家的孩子就有所改善,至少没有以前那样叛逆,可以接受。至少知道了尊重,正规的叛逆青少年学校是有监控的,家长可以在监控上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3.学校虽然让每个家长拿了加餐费,名义改善学生饮食,可学校的尊师们却整件整件的东西往家拿,孩子吃的简直像猪食,菜里能吃出虫子屡见不鲜,如果够幸运,还能吃出蚯蚓。我家孩子亲自碰上的,以至于早上去上学非要带上中午的饭,你说这夏天带饭的风险也太大了,吃出食物中来,学校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因为学生没吃学校的饭。餐费一分不能少的还得要交。哪个家长不是为了孩子,不能给孩子留下阴影,不能让孩子成为”异类”,不能不尊师重教…可说实话,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别扭。现在浮躁的风气已经刮进学校,急功近利的生意已经走进教室,我该怎样才能挽回孩子错误的认知???

4.3.只有正规的改造孩子叛逆期学校才更专业、高效。正规的戒网瘾机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自己独到的方和优势,成立时间早,专注于改造孩子时间长,能够用最好的教育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给家庭带回身心健康、人格完善、习惯优良的孩子,重燃整个家庭的希望。

5.随着“双减”策的落地实施,大部分的校外培训机构“凉”了,家长们一定会把对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的身上,老师和责任任务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重了。

导致孩子厌学的原因其实都是父母不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的问题产生的,如何解决孩子厌学这个问题,壹心大哥主张和谐的教养,父母面对厌学的孩子的沟通谈话,我主张用对话取代听话。

前提是孩子就读的学校是靠谱的。若学校不靠谱,对于所有孩子都采取一样的教育方,那么转化效果必然不好。某些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意志力薄弱,那么就应送到具备培养意志力能力的学校。若是送入没有培养意志力能力的学校,那么孩子在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后,就会继续被某些不良信息所引诱。

第三,作为家长,我们带孩子的可能是父母,也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由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别,面对现在的手机电脑表格、安全教育等需要回复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有时做不到位,影响班级在学校的进度,建议家长群里的家长群策群力,发挥所长,共同出力。有时我们不管是午休还是节假日,不讲白天还是晚上,家长随时给老师打电话问作业请假,打扰了老师们的休息,有时家长也会提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无满足的要求,把老师当作了无所不能的超人,所有的这些都请老师多多包容和理解,都是为了孩子。

一是加油别加压。加油是动力,加压是负担,通过加油,让孩子产生动力,增强内驱力。让他们知道,学校对这些学生特别关注,他们都是大有潜力的,能够考上好学校的学生,只要按照学校的安排和老师的节奏,脚踏实地学习,就一定能够实现提升与跨越,让孩子充满信心,针对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帮助孩子分析提升空间,鼓励他扑向目标,为孩子提供正能量。千万不要说,你怎么总差这么一点,就总也上不去呢?如果不好好学习,高考时肯定是稀里哗啦,考不上好大学,一辈子就完了,这都是负能量。心理学告诉我们,你要什么,并脚踏实地去做,就能够得到什么,不要总提醒不要什么,这是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是负能量。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