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头条新闻哪有管教孩子学校怎么办

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你知道吗?“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肯用功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成天为这些问题忧心忡忡,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双休日不休息,陪孩子*弹琴、画画、练舞蹈,使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大大增加。四个原因是,与老师的教学互动有关。我在青春期孩子六大心理转变和建议中讲到,孩子的自尊心会在这个阶段增强。孩子如果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打击和指责,就会解读成老师看他不顺眼,就会对任课老师产生反感的情绪,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就会在课堂上故意起哄,就会出现偏科的现象。

每天上学前要给孩子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体温达到或超过℃),或其他症状如:乏力、干咳、腹痛、腹泻等,应暂停上学,并及时报告给学校,不隐瞒、谎报病情。

1.如果孩子的焦虑、紧张情绪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饮食、睡眠、学习、交往,甚至有些孩子不愿上学或反复生病等,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需要家长给予高度的关注。要问问孩子是否需要专业的人员帮助,尊重孩子的意见,及时求助高校里的心理咨询中心、医院的心理科等专业机构。

2.谈谈我的亲身体会,去年我的表妹上高三,因为学业压力大,又因为是住校,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每次上学都说肚子疼,不想上学,去医院检查也检查不出问题,这样陆续在家休学一个多月,父母都着急上火。我给孩子家长的建议有三个,首先是不要坚持继续让孩子上学,考虑改变一下生活环境,我把孩子接到家中住了三天,去海边去花园游玩,去放风筝,在游玩中放松身心。第二是交流谈心,我们不谈学习,大多谈人生价值和如何看待压力等问题,结合她的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到了第三天,孩子就要求回去上学了。第三,让家长陪读,与孩子共同分担压力。去年最终孩子考过了一本分数线,还是比较成功的度过了一次人生难关。

3.无独有偶,吴女士家上五年级的儿子在开学前夜也是心情复杂,“6月7日晚上他不停问我‘人为什么要上学呢?为什么要一直上学呢?’说‘我还要上这么多年,不想上学了!’”吴女士说,其实开学前两天,她就发现孩子有些紧张,很晚了不休息,悄悄复习,眼圈都是黑的。

4.于是,在对两个儿子的爱中,她辗转难眠,痛下决心。四十年不辞辛劳的照料,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她不愿拖累任何人,也不愿委屈自己的孩子。??

5.孩子都知道父母溺爱自己,会顺从自己的行为。当父母不让他们打游戏的时候,很多孩子就会耍赖,拿不能玩游戏就不去上学,甚至离家出走,绝食来和父母对抗,父母担心孩子跑出去,担心孩子饿坏了,身体出现问题,就会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看到父母顺从自己一次,就会变本加厉,还用这种方威胁父母。

常态反应,是指孩子在遭受外部刺激后,生理和心理做出的正常应激机制,在直观表现上主要是紧张、心悸、头疼等;其一是孩子在家庭、学校遇到一些创伤事件,可能客观上是很小的事情,但对特定的孩子而言,却是一个重大的心理事件,此时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就会出现情绪心理问题等创伤心理;其二是如果长期的情绪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关注,则有一部分孩子会发展为创伤生理,即出现身心症状,比如头痛、心悸等,经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的原因;其三是也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偏差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孩子的行为问题,包括厌学、游戏成瘾、品行问题等问题。

今天早上,也有家长表示,低年级家长可能不放心,还要接送,到了中高年级,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上学,毕竟小学都是就近划片。

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即将升入1年级或初次上学的孩子(学龄前孩子)。因此,成人的“心理学家”角色非常重要。

有一位家长说,孩子去年12月份开始就玩手机不上学,不给手机就大吵大闹,还闹绝食,后来没有办,他们就把孩子送到了戒网瘾的学校。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