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天津河东叛逆孩子夏令营方案怎么解决

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似乎是全国家长在辅导功课时都会发生的事,这其中有孩子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听完今天的讲座我觉得受益匪浅,对郭博士提出的我们现代教育中最欠缺的是情绪教育深有感触,譬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学、抑郁,甚至发生更激烈惨痛的事件,这也督促我们家长要学会从只关注孩子外在的成绩表现,转为更多的从内在关注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而不只是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去说教,学会陪伴鼓励和倾听,先解决情绪问题,再共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帮助孩子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

特别是家庭,在防儿童“网瘾”上要负起主要责任。儿童“网瘾”的形成与家庭有着紧密关系,包括家长自身就沉迷于网络、家庭没有温情教养方式、父母经常任由孩子宅在家里,甚至,家长过度避免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结果却导致孩子在背着大人的情况下“堕入网中”。

1.辽宁省教育厅近日出台《辽宁省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九项措施》,要求全省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防沉迷网络游戏专题教育,建议家长在智能电子产品中安装中小学生网络保护相关软件等,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孩子玩手机、孩子手机的使用管理以及青少年日益严重的手机成瘾问题,一直是严重困扰无数父母的家庭教育难点和痛点,令父母十分担忧、焦躁不安和无可奈何。对于孩子手机不离手的“屡教不改”、“只玩手机不学习”和“沉迷于手机游戏世界中而不能自拔”,父母可谓是“恨之入骨”、“内心抓狂”,气得牙都痒痒,用“深恶痛绝”来形容父母的态度或许一点都不为过。

3.比如说,父母有时会抱怨孩子沉迷于网络,但其实互联网并非问题所在,电子产品本身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并不清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目的,随心所欲地告诉孩子他们应该或者不该看某个电视节目,可以或不可以上网毫无意义

4.现在手机游戏沉迷,其中至少一部分(比例多高不清楚)是因为家长没空陪孩子,把孩子甩给电子产品造成的,这一部分症结似乎没有得到改善。作为教育行业从业者,我还是从和家长协调着眼,策总体还算积极,给出执行,但是有些方面确实还没照顾到。

5.只能说不同年代的孩子有不同年代的娱乐方式。未成年人对这些真的没有抵制自制力,沉迷游戏也容易意志消散,称它为精神鸦片也不为过。科技在进步,电子产品横行的年代,游戏它本身并没错。建议增加人脸识别系统对未成年人更好的管控。

孩子本来压力就大,家长还不断催促,进一步放大了孩子的反感、紧张、恐惧、焦虑、厌学等负面心理,导致复习状态越来越差,考试更不可能考好。

在生活当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网上搜寻,网上搜寻网络带给人们的信息都是快捷又方便的,这就减少了人们大脑的思考,如果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电子产品,并且孩子还沉迷于其中,孩子就会养成惰性思维。

在前不久,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就成了接下来最重要的目标与方向。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代青少年都会有自己的游戏。从“忙趁东风放纸鸢”到“蓬头稚子学垂纶”,从踢毽子、丢沙包到跳皮筋、翻花绳,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天性、体验快乐、收获成长。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兴起,由于其互动性、沉浸性、仿真性强,操作便捷,更是对孩子们产生极强的吸引力。适度接触游戏,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对归属感、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一些运动类、益智类游戏等,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不能自拔的心理依赖。这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