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专教叛逆期孩子学校怎么办

随着科技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自制力弱,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对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可以指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可以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孩子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

再继续去观察,会发现现代社会,好像每一个人都不幸福。当然也包括自己。作为一名新手妈妈,要兼顾自己的学习工作和育儿,好似每时每刻身体和大脑都闲不下来。于是有时候真的感觉很累。可是如果静心思考一下,古今中外谁又不是一样的辛劳呢?记得以前父亲曾经说过的话:不要小瞧那地下的蚂蚁,看着小家伙们永远都在没头没脑地爬,人可以一个指头把它碾死。可是,我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睁开眼就要为家人忙乎。既然芸芸众生皆是如此,我们就要去探究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修身养性的解脱之道。而不是终日沉迷在手机虚幻里不能自拔。想想手机里的各种新闻大瓜,我们吃不吃,对人家没有什么影响。可是你面前的孩子、爱人、朋友等却因为手机备受冷落。

1.而也正是因为很多学生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所以说网上也出现了不少租号的方式,可以说是借着这股风又推出了一个新兴行业。

2.对于已经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父母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旦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不要直接批评,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引导。电子产品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可以在线学习,可以作为学习工具。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不要把网络和手机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是责备训斥,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接纳和理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以后,还需要学会引导孩子学会自控和把握时间。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爱玩手机,而是因为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3.六要强化假期家校沟通。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校沟通,及时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状况。指导学生和家长提前规划、合理安排假期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盲目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兴趣班,更多安排适合孩子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指导学生按时作息,坚持假期锻炼身体,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

4.现在的父母大部分都是80、90后,他们生活的年代正是电子产品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成为年轻人通常是手机不离手,每天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都是拿着手机。就算不玩手机的时候,也是玩电脑或者看电视。孩子看到父母这样,自然觉得玩手机是生活的常态,也很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这样习惯养成,不仅对孩子眼睛造成伤害,容易形成近视眼。还容易让孩子上瘾,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

5.学校课程安排上考虑到学生的学业和身体健康,要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请家长嘱托孩子按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参与劳动、健康生活,防止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有效保护视力,保证睡眠充足,营养合理,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居家学习期间,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适当地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线上学习和信息沟通等。但使用时间不可过长,也不能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同学们要自觉遵守规则,抵制各种诱惑,从每一天做起,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保护好视力。我们在学习之余,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请看——

成长改进:学习兴趣不高,正值叛逆期,与父母关系不融洽,沉迷于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初期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在班主任及生活老师、家长和学校领导等全力配合开启正面管教策略,加上五环高效课堂的魅力,孩子性格和学习态度有了惊人的改变:初三一年主动把手机交由班主任保管,全身心投入到初三学习中,学会了感恩,学会关心家人与热情帮助同学。

孩子玩手机,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妈妈的内心是非常焦虑的,觉得孩子一旦玩了手机就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就会毁了他今后的人生。所以,妈妈对孩子玩手机非常排斥。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手机呢?家长应该深入分析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引导孩子利用好电子产品,爱上学习。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