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九江修水叛逆教育管教学校咋搞

上学成为一场博弈。当孩子拿健康当筹码时,父母只能退让。女儿确诊中度抑郁后,刘佩彻底放弃对她学习上的要求,「只要能正常上学就可以了」。其次,对一年级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作初步介绍。一年级的学习习惯主要有:认真听、仔细看、用心记、大胆说、规范写,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在生活习惯上,向家长大致介绍学校的上学、放学时间,孩子上学不迟到;学校基本的午餐时间、午餐时注意事项;基本的劳动技能等。

每年9月,都有一大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升入小学,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许多家长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孩子入学后产生的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问题,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

父母这样的询问,可以让孩子轻松讲述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并把欢乐同父母分享。如果孩子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儿,父母可以稍加安慰,并且告诉孩子一天中还是有不少令人高兴的事发生。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这样孩子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预期,自然喜欢上学了。

那么家长焦虑的根源是原因呢?《唤醒孩子内驱力》这本书提到家长焦虑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和人自身根深蒂固的虚荣心。

这里的误区就是:当家长听到孩子不想上学,直觉就是觉得孩子没事找事,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是一顿说教,指责和批评。有一天发现孩子果真不想去上学了,这个时候家长又非常着急和焦虑,就慌了,强迫孩子去上学,甚至打骂!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打骂也没有效果,不管怎么样,孩子就是不愿意再走进学校。

有的小孩子想在写作业之余,玩会儿手机,看看娱乐搞笑的视频,轻松一下。可家长却不允许,在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都不准孩子玩几分钟。反而强迫孩子拿喜欢的手机,只准看网课,半下都不准乱动。强烈的反差下,孩子很难不逆反,很难不厌恶学习。家长这些过度严厉的拒绝性行为,导致孩子对学习这件事,不再热爱,甚至越来越厌学了。

首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谅解老师,设想他担负着这么多孩子的教育任务,负载着这么多家长的期望,还有来自学校考评的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而自己的孩子由于行为问题,需要老师格外的关照,的确是给老师增添了不少麻烦。所以应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大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家长要用理智的心态去面对。

?3.告诫孩子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既要克服困难,更要量力而行,加强自身安全保护。如孩子确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运动,请家长及时告知学校和相关科任老师,以免影响正常的上课和体育锻炼,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