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专管叛逆孩子的学校有方法吗

“重成绩轻兴趣”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有些家长甚至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有的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而不是从孩子本身的特点出发去激发他的兴趣,这必然导致孩子逆反,不爱学习,爱上玩手机,看电视……

同时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以此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家长该如何利用这样的方教育孩子呢?

最后一点则是外界的干扰让孩子无法专心于学习,很多孩子会查学习资料为借口要求家长给他们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担心。但是科大讯飞AI学习机X2Pro就可以让家长完全放心,因为这款AI学习工具内容纯净,不带有任何与学习无关的娱乐或游戏内容,此外,家长还能一键开启守护模式,可以远程管理孩子对于学习机的使用时长,了解孩子当日的学习境况。

几乎没有孩子不会有“分离焦虑”,当孩子离开亲近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人群和环境,他们会紧张、害怕是非常正常的。但严重的焦虑会引起厌食、呕吐、惊醒、腹痛、失声、恐惧、自残等反应,轻者则会有分离时哭闹、踢打、情绪低落、焦躁、反感老师和学校等反应。

这是一个针对6-14岁孩子的课程,所以符合条件又有兴趣的家长,可以仔细看一下。不管你最终报不报这个课,让孩子爱上阅读,是超级美好的事。

让孩子知道你理解TA的情绪,但这并不代表你的认同和许可。告诉孩子TA现在正在经历的情绪反应叫做焦虑,描述焦虑给孩子带来的痛苦。不要去批评、指责、威胁,“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学的,你看XXX就很喜欢上学,你怎么能不上学呢?逃学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我们需要做的是,用陈述的方式描述孩子的状况,“你今天不想上学。你现在感觉XXX难受,一想到上学就焦虑。”

这种家庭父母往往都专注于自身事业,对孩子的关注比较少,缺乏与孩子的沟通。这类孩子情绪化十分明显,喜怒无常,且常表现出妒忌、焦虑或具攻击性的行为。他们的大多数行为并无意要冒犯他人,只是内心的焦虑与脆弱无处释放,希望通过这些行为引起身边人的关心。

你们这届孩子,中间经历了一个大半个学期的疫情居家学习,又进行了3个半月的实习,明年春天的对口升学比普通高中又提前三个月,那么仔细算算你们真正的在校时间有多少呢?将来回顾这段上学的岁月,你自己在其中书写了什么呢?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