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必看教程网瘾学校如何是好

暑假接近尾声,中小学生又将迎来秋季开学。放松了近两个月的孩子,不愿早起,不愿完成假期作业,看书查资料总是以各种借口磨洋工和拖延……一系列假期综合征的表现,让在校教师提醒家长:站好假期最后一班岗,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快速适应并回归到校园生活中十分重要。让孩子明白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困难,这样有助于他的成长。通过这样的事件,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在整个事件中是他自己内心放大了对老师恐惧才导致他不愿去上学、不愿写作业。当他再面对着类似情况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这正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经历的。

一旦你能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那么这种学习和记忆发效果就会有极大的提升。不论我们是在背单词也好,还是在学习其他东西,都要意识到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性。

很多以前很喜欢上学、很自觉的孩子,现在上学前总是拖拖拉拉,放学后喜欢和家长说:“上学太没意思,真不想去上学”;孩子回到家后总是说:太累了,烦死了;孩子嘴里一边这样说,但是每天都还能够坚持按时上学,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出现了厌学的念头。

中国人很大一部分焦虑来自于孩子。更确切地说是从孩子小学三年级就有了具体的焦虑,因为一部分孩子在三年级突然开始学习不好、成绩下滑。

而现实生活,能够找到既能上班、又可以接受小孩的工作,完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既需要工作地点和学校地点的距离配合,又需要上下班和上下学的时间匹配,更需要排除加班、开会和不能按时下班的意外情况,种种限制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而那些孩子已经上学、妈妈还待在家里面的陪读情况纯属无奈之举,如果可以的话相信全世界所有的妈妈,都期盼着孩子一上学自己可以精神洋溢地回到职场找回昔日的自信。

讲座中,张伟老师首先分析了“入园焦虑到底是谁的焦虑”的问题,通过心灵拷问“如果配偶和孩子同时落水,你怎么办?”家长们渐渐明白——入园焦虑不仅仅是孩子的焦虑,更多的是家长自身的焦虑。

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进入了青春期和叛逆期,不懂得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成绩不好就只能在中考之后,进入到中职类院校去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中专生,都就此沉沦下去,也有恍然大悟努力学习,最终改变人生轨迹的学生。

可以清楚的看到,学习包括获取知识和技能之后“实践”的过程,因此所谓“刷题”“做作业”等练习实际上就是“学习”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也不需要讲过多有关学习重要性的话,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不过处于学生时期的我们学习的主要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因此实践的形式主要为“刷题”和“做作业”。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