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行为纠正学校咋办

当一个孩子能够从嚎啕大哭慢慢过渡到接受入园,然后顺利地完成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开开心心地迎接家长的到来,这整个过程里,孩子会经历伤心、恐惧、焦虑、生气、担心、开心等一系列的情绪考验,比起担心孩子哭闹,我想我们家长更应该看到如何利用这个契机来引导孩子情绪能力的发展。如果孩子真的对学习不感兴趣,那就不要过于焦虑,让孩子学习其他的感兴趣的,只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就行,不要过于苛责适得其反。

家庭教育是守护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双减”策实施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与家长接触的时间变长了。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国许多地方陆续推出家长居家办公、学生居家学习举措。亲子时光陡然增加,“教育”向家庭倾斜,却让部分家长犯了“难”。据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教育孩子。多数父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过于关注孩子学习,缺乏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和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培养。

1.第一个核心因素,是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是时间管理的习惯,人家有的孩子放学回来,按照规定一个小时之内把作业都写完了,但是这孩子呢,仨小时还没写完呢。那么,必然影响他的睡眠,影响他第二天早晨起床,影响他白天的学习效率,继续影响他写作业的效率,恶性循环,距离就越拉越大。

2.绘本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出发,解答了孩子们对于新冠疫情下生活发生变化的疑问,提升了孩子对于环境的爱护之情。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们说说故事里的安安有哪些疑问,他的长辈又是怎样回答他的..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回忆故事,讲述故事,从而强化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3.亲爱的家长朋友,幼小衔接,不是填鸭学习的短期行为,而是家、园、校三方携手并肩的合作共育!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科学地陪伴孩子在每日的生活与学习中,逐渐养成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好习惯、好品质,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人生如一场马拉松,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们不必过度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更不必拔苗助长。

4.孩子学业繁重,家长可以给孩子购置一台专业的学习桌---哈九博士智能升降学习桌。这款学习桌,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自动匹配到最适合孩子的高度,“迫使”孩子自动、自觉地坐端正,从而减轻对孩子颈椎的压力,使孩子保持一个最佳视距保护视力。

5.当然,有了好的标准和好的工具还不够,丁香医生提醒,使用习惯同样重要,建议家长合理控制孩子的学习时长并注意孩子的学习姿势,避免长时间观看屏幕。

海英博士:这个孩子有抽动,还有情绪上的问题躯体化。孩子经常肚子疼、头痛、脑袋疼,很多时候家长会感觉孩子是在找借口,就是为了不想上学。这种情况明显表明了孩子在上学方面有压力,孩子既有抽动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焦虑情绪,可能还在学业上有点抵触,或者动机不强。

良好时间观念的养成对孩子顺利开启小学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班开始,我们就非常重视孩子时间观念的养成。每天清晨孩子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教室门口自已看着表,把自已到园的时间记录在记录表中。虽然孩子刚开始书写的非常费力、稚嫩,但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孩子的时间观念逐渐养成,同时前书写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并逐步养成了早睡早起,不迟到的好习惯,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了准备。

在学校,她全面发展,严格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学习刻苦,成绩突出,坚持用知识充实自己,勤学善思,不懂就问,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培养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孩子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张素兰深信,和孩子的学习成绩相比,更看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抓紧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在严格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教孩子学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呢?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善良正直、关心他人的人,做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