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宁德福安特殊学校叛逆

日前,受疫情影响,广州中小学改为网络课堂,这就涉及到要通过电子产品方式上课。因孩子们由于居家时间较长,户外活动减少,部分未成年人自控能力相对缺乏,会增加沉迷网络的风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代青少年都有属于自己的游戏,从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翻花绳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游戏。但是由于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不能自拔的心理依赖。因此需要青少年“防沉迷”模式及家长合力来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

根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68%的受访者表示有集中在某个时间段进行学习的习惯,事实上这样一种做对于学习往往会造成负面影响。学校的课程学习之所以不会连续进行,而是会相应地间隔出活动时间,是因为孩子并不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一对年轻夫妇,俩个孩子,一个9岁上三年级,一个刚上幼儿园。面对双减讨论了半天,最后决定妻子回家做全职,因为这俩孩子姥姥姥爷带着一是管不住大的玩游戏、小的看电视,都沉迷在电子产品中不能自拔。二是解答不了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下去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当然也存在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这俩个孩子的爸妈一个硕,一个本,就怕他们以后不如父母呢。用孩子爸爸的话说:“不采取措施,俩孩子就放羊了,长大后搬砖和泥就他们了”。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被家里的长辈宠爱的毫无规矩可言,不仅不喊爷爷奶奶,还直接叫长辈的名字。有的孩子甚至还在喊爷爷奶奶的名字时加上一些难听的形容词。奶奶做好饭,喊孩子吃饭了,孩子嫌弃奶奶打扰了看电视,就冲着奶奶大喊“真讨厌,真是烦人,打扰我看电视,等着有你好看的”。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对长辈极为不尊重的表现,当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后,自然也不会尊重他人。

显而易见,成长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定性,一旦有了其他新奇的事物,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非常容易被转移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有时也只是想专注某件事,只要家长注意引导,用更适合的物件来吸引孩子,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舍弃了电子产品了。

江苏省军区第二幼儿园骨干教师董旦丽老师从儿童视角出发,聚焦计划性培养、积极探索入学准备的路径和有效策略。将幼小衔接落于实处,强调计划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入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且受益终生。讲座提出计划性培养应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鼓励幼儿尝试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活动,说一说自己的活动计划,尝试安排周末的活动或日程。计划性培养是入学准备的关键素质,是关注生命成长真实状态的体现,有力促进幼小科学衔接的纵深发展。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现在的孩子普遍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在学习上一点灵活性都没有,更因为中考和高考的难度,让这些孩子死读书。这些新的教育模式会提升孩子在学习上的灵活性。现在的孩子想要通过“死记硬背”来得到高分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学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转变自己学习的习惯。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