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不听话有什么学校如何弄

木木是个五岁的小女孩,从小被家里千娇百宠地养大,木木的父母将孩子视若珍宝,秉持着富养女儿的理念,精心呵护孩子长大。可是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学校里的老师向父母反映,孩子在学校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甚至连去厕所都需要老师的帮助。这导致木木对上学产生了抵触的心理,哭闹着不愿去幼儿园。小学三四年级是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厌学率在60%以上。究其原因在于,小学阶段本来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期,可是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责怪、鄙视,学习兴趣怎么也培养不起来。这些孩子普遍感到在校读书没意思,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龙腾虎啸,腊尽春回。随着虎年春节的临近,很多人已经把购置年货的计划提上日程。对于很多孩子们来说,衣服、美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年礼物的诉求,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产品成为孩子们年货首选,面对孩子们热情的期盼,家长们却左右为难。一方面不愿意打消孩子们新年的喜悦,另一方面又担忧孩子手机沉迷。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过度关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关注孩子学会了哪些特长?但这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结果呢?厌学现象比比皆是,厌世情况也偶有发生!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防止网络沉迷对青少年和成人来说都很难,曾国藩有言【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才是抵抗一切“精神鸦片”荼的正解。

出现厌学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改变,一定要分析出自己是因为不想学还是因为不会学产生厌学,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不想学的要树立目标,对于不会学的,则要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尤其是水平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又进步较快的学生,他们的成功经验,都会提供直接有效帮助。要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不要空谈,要具体,可以拿着自己的作业,自己的试卷,自己的错题本,让老师帮忙分析,分析过程中,老师就能找到学生的问题,还会提供建议,这种效果是最好的。

各种各样的学习软件,具有着传统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实用有趣,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孩子的视力影响比较大。其次,孩子的自律性不强,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等。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还是不建议用App给学生布置任务。老师会找到更好的方来引导和指导孩子如何巩固词汇和学过的知识,如:以“卡片式”“绘画式”等多层次、多形式设计作业,既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家长也需要站在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找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取代电子产品。

现在手机不仅成了成年人戒不掉的瘾,孩子对手机也形成严重依赖。抖音、短视频、游戏......手机里的世界充满诱惑。近日国家出台了“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已经成了普遍的社会现象。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首当其冲伤害的是视力。

虽然说,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且,我们也有很多大人会在空闲时候玩上一两把,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