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专治叛逆孩子学校怎么办

厌学并非问题本身,只是一个表现。大多时候家长仅直接处理厌学问题,忽略背后可能的心理问题,我们便失去了理解孩子真正的困难和痛苦的机会,也错失了帮助孩子成长的时机。家长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孩子厌学的问题,往往欲速则不达。然而,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长帮助孩子系的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可以说责任重大。通过制定《促进法》,使家庭教育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如此,不仅让孩子们得到更健康全面的教育,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有“法”可循,知道如何为人父母,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如今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很小就在接触电子产品,由于心智不成熟、自制力不足很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身体和文化课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1.现在科技的进步促使着电子产品的日常化,人人有手机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为了方便随时能联系到孩子,或者让孩子学习,父母们都愿意给孩子买手机,但是现在的手机功能非常多,而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用手机玩游戏,上网,时间久了就沉迷其中,无自拔。

2.辽宁省教育厅近日出台《辽宁省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九项措施》,要求全省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防沉迷网络游戏专题教育,建议家长在智能电子产品中安装中小学生网络保护相关软件等,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孩子把学习作业都抛于脑后的现象比比皆是,孩子沉迷于电视、电脑、手机,表现为花费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对游戏电视节目有强烈的渴望。在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时候精神抖擞,而对其他事物却提不起兴趣。家长强迫他停止时,他会愤怒,甚至做出危险的举动,会发脾气。孩子长时间玩游戏,而在学习、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上,所花的时间相对减少。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玩游戏、看电视,加上缺乏锻炼,还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应,比如说肢体疼痛、视力下降等。

4.开篇的这个文案是国家在7月24日发布的通知,主要思想是构建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作业负担,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其中,在科学利用课余时间部分,提到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防止网络沉迷”。老实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通知,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了,但也看出国家对于年轻人的重视,现在确实很多小孩子用电脑和手机太多,近视的情况非常严重。但在这篇几千字的通知中,关于网络沉迷部分只有半段,更多是在讨论规范培训机构之类。最终,我们也知道了结果,国内的培训机构事业受到了巨大打击。

5.学生居家期间应坚持科学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健康心态。线上学习尽量选择屏幕较大、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注意坐姿和视屏距离,严控视屏时间,合理上网不沉迷。

一方面整天抱怨孩子作业多,辅导费贵,一方面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买资料报辅导班逼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优秀。家长都是明白人,不过这样,目前好像没有多好的办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家长心里苦,心里累的真正原因所在。前天到移动公司办理业务遇到一对父子,他们的谈话内容大致意思是孩子的暑假作业写完了,家长给孩子另外买的一套辅导资料也写完了。现在孩子又要求家长再买一套练习,家长高兴得合不拢嘴。

3要关注用眼健康,尤其在督促孩子们完成网上学习任务后,控制上网和观看电视时间。成人要控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或电子游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家长的焦虑和烦恼也在不断升级,孩子沉迷手机这一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

一位行业观察者认为,对小学生玩游戏难以禁止得住。他称自己小时候也有罗斯方块、超级玛丽等早期游戏,但因为父母管理严格、学校对电子产品查得严、且经济条件有限,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游戏机,所以没有过于严重的游戏沉迷。但现在经济发展、电子产品普及,在该人士看来,更该进行的是家长层面的陪伴与示范,“如果家长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怎么能管住孩子?”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