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网瘾戒除问题少年学校咋搞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校园霸凌的范围。在一般人的认知当中,校园霸凌仅仅局限于校园暴力,只有对同学脚踢拳打了,才算校园霸凌,才可以进行处理。但邵一卜的案例清晰地告诉我们,冷暴力也是校园霸凌的一种形式,比如针对某一位同学的嘲笑、孤立、排挤等现象,甚至有可能比显性暴力更加普遍。但是又往往比较容易被学校和家长忽视。毕竟,显性的人身伤害,为校纪所不容,学校在教育、防范方面相对要重视。另外,伤害发生后,也容易被老师、家长知晓,善后相对及时。但冷暴力,却不容易被学校和家长察觉,很多伤害,跟受害人的学校生活如影随形,但家长和学校可能永远都不知情。金昌市第五中学利用周一升旗集会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校园防欺凌主题安全教育;各班利用主题班队会活动时间,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防校园暴力欺凌教育。活动中,学生们从身边小事谈起,从自我行动做起,了解校园欺凌、暴力的危害性,同时,教师还通过播放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对欺凌行为进行辨别,旨在让学生学到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学生在遇到校园暴力时如何求救、自救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告诫了全体学生要提高法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意识,增强了学生抵制和防范校园欺凌的能力,同时,为创建安全、平安、和谐的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在发达国家,每300—5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家庭教育机构有700多家,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就形成了父母教育的理念,对父母自身教育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对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为此,很多专业培训指导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培训工作

1.是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很少配合课程深人到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家园合作不够密切,两者常常脱节,家园活动很少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也就很难产生有针对性的实际效果.是一些幼儿园认为家庭教育不过是幼儿园教育的延续,把家长看成是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延续幼园教育的工具。是传统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教师视自己为绝对权威,一厢情愿地要求家长应该怎样做,很少考虑家长的想与感受。

2.21世纪,中国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石油,也不是土地。那是啥?在31号举办的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世界着名未来学家、《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先生及其夫人、着名的经趋势研判专家多丽丝·奈斯比特在演讲中强调,中国最宝贵的资源是孩子的潜能。

3.家庭教育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但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权威的。无论是端庄的家长还是开明的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无论成长环境如何不同,家长的教育都必须具有权威性,家长的言行对孩子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错误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甚至伤害他人和自己。

4.作为一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尹老师认为,家长要学会正确教育孩子,仅靠自己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的老师帮助、指导。

5.这点毋庸置疑,当然是值得考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本身就不是很难考的学科,对于期待从事家庭教育的朋友来说,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敲门砖。有了这个证书之后,可以给自己进行包装。如果没有的话,你想要去从事家庭教育行业,有些机构或者家长是不认可你的。

近几年,我国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件频频四起,许多遭受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心理达到了极限。因此,从而产生了轻生的想法和患上抑郁症等等,并且也有许多受害者已经通过自杀等方式来摧残自我。这,是为何呢?许多人心理防线很好,但不代表所有人!有一些心理防线弱的人,如果长期遭受网暴,心理防线彻底被摧毁,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孩子成长的健康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包括心灵和身体两个方面,并作用于性格、习惯的养成。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积极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需要教育的雕琢。确实每个人都带有天赋秉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把优点继续发扬,开发到足够好,把缺点适当的调整向好一些。为此,必须为家庭教育立,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的监护人,为教养子孙而修行。

家庭教育还没有从“知识学习”中摆脱出来,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缺乏知识,所以教育不了孩子,没有看到家庭教育与学校各有自己的任务,虽是对同一个孩子的教育,但侧重点不同。从目前暴露出的教育问题看,家庭教育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而是花大力气做学校教育的事。就像一台小汽车有4个轮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是“方向轮”,方向出了问题,哪有不出“车祸”的!

学校根据学生家长的需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寻求家校共育的一致方向。在治校育人工作中,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开发“舞台+平台”立体化的平台,建立“家长学校服务站”,开设学校家庭教育专刊公众号,开辟“家庭教育”宣讲专栏,成立家庭教育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家庭教育社区指导服务站,建立家长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家委会运行联动制度、家长诉求和渠道办理制度、校长向学生家长代表报告学校工作制度、学校社区紧密融合制度、家长联合会工作报告制度、家委会主任任职资格制度。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