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分享攻略】烟台招远改变叛逆的素质教育学校怎么办

但在其他的时间,孩子就应该遵守学校的统一规定。如果孩子特立独行,挑战学校的规则,最后的后果很可能是学校要求孩子只要进校都必须穿校服。这样的行为某种程度上确实保护了这个家长自己孩子的自主性,但难道不是伤害别的孩子自主的权利吗?李卫东:""双减""政策下,我觉得学校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第一,学校作业要减量提质。现在很多中小学机械的、反复训练的作业太多了,而且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很多小学生回到家如果速度慢一点,往往要很晚才能做完作业,所以这些没有质量的作业一定要减掉,取而代之的是高质量的作业,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多布置一些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的作业,并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分级布置作业。我们常说,老师精选试题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老师还要强化责任意识,作业要精讲精练,不要把孩子的作业压力转嫁给家长。

允许孩子把“本来面目”呈现出来,不愿学习也可以表达出来,正视真实的孩子,才能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这实在是滋事体大,焦虑断不比教育改革前少,学校和家长都知道,没改前的确是内卷,但现在也不能轻易躺平,毕竟对学校有升学率的考核,于父母谁又甘愿自家孩子因自己躺平而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因看到其他同学都由家长开车接送上学,而感到疑惑和自卑,很希望和其他孩子一样坐在自己父亲车里上学。但父亲教育孩子要坚持,独立思考,做自己。

反之,如果学校的育人方向和家庭理念不匹配,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受压抑,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厌倦学习、丧失自信,假如环境不适合,聪明的孩子也会变成“笨”孩子。

孩子迷恋上网游戏,在学校不能玩,在家里受到限制,心情低落,不愿上学。家长非常着急,而这样的情况还不少见,尤其是发生疫情后,孩子在家里,通过网络学习,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玩游戏更方便,更容易迷恋。

有些父母只允许孩子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并不管孩子孩子开心不开心或者愿不愿意,只要能按自己安排的去做。这无形中给孩子压力最大的是父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当我们对某件事有足够的信心时,我们会更有动力去完成它。对于不愿上学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例如帮助孩子做功课,适当上补习班,带孩子与邻居的孩子相处并让他们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准备,使孩子们有信心和与同学相处和竞争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