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孩子早恋厌学教育学校如何是好

依赖成人照顾的孩子,单独在一个陌生环境中,容易引发家人与孩子的焦虑不安,尤其是容易焦虑、适应慢或有躯体疾病的孩子。若孩子感染需要接受隔离干预,条件许可下,尽可能与家人或其他熟悉的照顾者在一起。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法做到这点,父母可以预先与孩子做些稳定情绪的准备。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常常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的负面评价,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好父母最要紧的功课。

进一步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家校协同管理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一种是哀伤型妈妈。这类母亲总是不高兴的,永远是忧郁的、悲伤的、抱怨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有时候,还会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将各种负面情绪一股脑倾倒给孩子。孩子在家必须和父母的情绪保持一致,不能表现出笑和高兴。这让孩子在面对生活时,常常采用消极应对的方式,遇到事情后唉声叹气焦虑不安。

今年的春节正值北京冬奥会开幕,加之很多家庭居家过年,孩子们陪着家人少不了看电视或刷手机,比平时更多接触电子产品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眼疲劳甚至视力下降等症状。年龄较大的孩子由于不能外出游玩,可能沉迷于打游戏而不能自拔。

孩子年纪还小,现在就这样,等到上学的时候容易抑郁吧,得跟你老公好好谈谈,他要是说他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也没事的话,那你就给他看看网上那些案例吧,现在的孩子跟原先不一样,这样下去等到叛逆期的时候很容易就学坏了,不是我说的难听,我上学的时候,有坏习惯的那些,大多是家里教育问题,孩子在家受到这种,就想用其他方式来发泄

现今,我们青年不再视饥饿为困难,富足的生活环境使得世界到处充满诱惑。比如,当今世界电子产品泛滥,人们过度依赖电子设备给我们带来的所谓便捷;更多的青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自拔,在毫无意义的游戏中消耗着大把青春时光和精力……怎能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呢?沉迷、懒惰、逃避困难成为新时代年轻人最容易遇到的障碍。虽然不同的时代有不一样的困扰,但是如《青春》中所说,我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应是相同的。我们要迎难而上,拿出年轻人的勇气。

现在的社会,游戏的沉迷程度已经达到80%。不论是8周岁的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甚至是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都是疯狂的沉迷到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放下手机?最近《不要小看我》节目里傅首尔和王弢也有谈到这个问题。傅首尔说:不想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阻止他玩下去的最好方是给出替代方案。比如:别玩了,我们去滑草吧、去野餐吧、去外面走走吧!而不只是:你玩好久了快别玩了!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