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青少年学校招生怎么办

家长一方面要认识到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另外也要学会分辨孩子的焦虑状态,读懂孩子的焦虑反应。不同的孩子情绪反应能力不同,焦虑反应也不尽相同。一部分孩子的焦虑反应表现外在显着,比如害怕、烦躁、失眠等情况;也有一部分孩子的焦虑反应是不外显的,比如表现得毫不在意、云淡风轻……之前,在升学考试、社会焦虑多重压力下,学生和家长都十分焦虑,家长甚至千方百计帮孩子抢跑,陪孩子一路蒙头奔跑,但却顾不上抬头看路,虽然很苦很累,但很可能不见效果,只是转圈拉磨。

作业要加紧,预习须提前;放假以来,孩子以休息、娱乐为主,学习为辅,开学之后容易掉队退步。调整状态主要靠学习,适当加大孩子的学习量,帮助孩子找回上学的状态。

1.我儿子上学时遇到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很关照他,我更愿意他们把儿子当成普通孩子一样严格要求,不要因为他是特殊孩子就迁就、纵容,否则将来进入社会肯定是要吃亏的。其间,也有一些家长找老师、校长提意见,甚至动用关系把自己的孩子调整到别的班级,好在校长很开明,解决了这些问题。

2.L先生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多读书,好好上学,不要像爸爸一样吃没文化的亏。”我想这其中的苦楚只有L先生自己知道吧。

3.在上学的时候每天最痛苦的就是早晨起床的时候了,不光是学生的痛,也是家长的痛,因为孩子上学早,家长们就会比孩子起得更早,为他们准备早餐,给他们送去学校,在我看来更家长比孩子更辛苦。

4.这个孩子就是因为他上寄宿学校,一提到上学,他就想到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一提到上学,他就会想到离开了家长自己没有安全感。在这种紧张心理的驱使下,就有可能会发烧39~40度,所以不要以为孩子不愿意上学,而是他的心理反应而达到了躯体疾病的症状。

5.孩子小的时候家庭教育重要,给他足够的爱,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同时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规则,懂礼貌,讲礼仪。上学后,学校教育也变得重要起来,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在上学期间建立,慢慢让孩子参与或者知晓社会上的事情,家长学会正确的引导,步入社会的时候价值观就基本形成了。

孩子踏入幼儿园,是他开始远大行程的第一步。我们不必伤感也不要焦虑,只需做好一切准备,让孩子自然地、开心地进入人生新阶段就好。

可若是母亲能够在孩子的幼儿时期给予其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的内心丰盈且充满信任,那么孩子的分离焦虑症也就不会那么严重了,考虑到现实因素,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融入社会。

第二,“双减”策导致家长自身焦虑感增加,想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把劲儿却感觉到缺乏足够的抓手。“双减”策后,一些家长可能容易产生各种误解,作业量少了,课外班没有了,那么孩子的成绩怎么办?如何能上成一个好学校?想到这里,家长自身就会产生很大的焦虑,由此可能无调整自己的情绪去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支持和帮助,以及鼓励和肯定。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把这种焦虑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孩子,由此使孩子在减掉一些压力后又增加了新的压力。

4.?不要否定孩子的焦虑情绪避免批评或否定孩子的分离困难。避免说“你真没用”或”不要你这样的孩子了”等气话,要多鼓励孩子、理解孩子,在孩子成功入幼儿园后多多表扬孩子。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