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专门管叛逆孩子的学校如何是好

孩子逃学、逃课都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孩子是因为单纯的学习基础差,用功学习成绩也上不去,这类孩子通过“补课”提升成绩就很容易摆脱厌学情绪。有的孩子是因为抵触老师而讨厌一门课程,这类孩子可以通过跟老师交流、谈心来解决问题。好多家长会跟我抱怨,孩子不听话,让他学他就是不学。这种情况很常见。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主张自己的独立存在,不愿再听命于父母,希望能有自己的自主权。而父母一时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会习惯性地当作小孩子来对待。这也是青春期孩子跟父母(主要是妈妈)爆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孩子厌学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反抗,你越是督促我学习,我就越要不学给你看。当孩子看到家长无可奈何的样子,会有一种宣示主权的成就感。这种现象很常见。

在封控期间,通过讲解疫情小故事、作息小故事等让孩子认识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我们与孩子一起约定要养成正确洗手、及时漱口、自行穿衣及玩具整理等好习惯,也会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进行语言及物质的适时鼓励。

1.她们认为,作为职业女性,因为要上班而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结果是在0-3岁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为老人的溺爱和保姆的纵容,形成了孩子“甩手掌柜”的习性。3-6岁的幼儿时期也没有为孩子选择好(贵)的幼儿园。

2.3.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气氛紧张、父母不和、父母离婚、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看不一致、学习负担过重、学习习惯差、缺乏母爱或剥夺母爱、教师教育方不当或对孩子缺乏理解等。

3.她向家长们介绍,处在幼小衔接的孩子尤其需要适应几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适应、学习任务和作业的要求、生活习惯的变化等等。“家长们可以利用暑期这段重要的时间,让孩子去复习下幼儿园的知识板块内容,甚至也可以带着孩子出去走一走,在旅途中和孩子开展数字游戏等活动。”

4.一位幼儿园老师说,那些在幼儿园里“坐得住”的孩子,上了小学后,娃的考试成绩还不错。相反,倒是一些在幼儿园里就“坐不住”的娃,上了小学后,很容易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5.浪费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吃饭之前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餐桌规则,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按量取餐,鼓励孩子光盘行动不剩饭。

我们身边存在一些过于心急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厌学情绪,他们一边苦口婆心地讲大道理,一边大声地责骂。这种教育方式其实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抑,甚至让厌学情绪更加激烈。所以有时候我们适当地改变一种方式也许效果会更好。我建议我们的家长首先肯定孩子们的努力,其次带领孩子理清思路,寻找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并告诉孩子这样下去的后果和危害是什么,要激励他们继续奋,还要留出一定的足够的空间给他们自己去思考。

首先,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摆脱依赖,改掉赖床、懒散、吃饭拖拉等坏习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的生活更有规律。

其二,3岁到小学是培养习惯、立规矩阶段。家长言传身教,养成好的习惯、自律能力,很重要,比之学习成绩更重要。

马上又要到幼小衔接班的报名时间了,很多家长都咨询我到底需不需要专门报幼小衔接班,担心自己的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趟。作为一名老师和家长,我真心地告诉各位父母,家庭教育比幼小衔接重要,尽早把孩子上小学该有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给培养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