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福州长乐青少年心理行为矫正学校

导语:有位准妈妈在我们妈妈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说,眼看自己的孩子预产期快到了,自己还没有任何生产的征兆,担心孩子会在9月出生,到时候会晚一年才能上小学,愁秃头。群里有的妈妈安慰她顺其自然就好,虽然晚一年上学,但是孩子比较大,接收新知识的速度更快,各方面的能力更成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出色、自信。不过,也有妈妈持反对意见,认为早上学能更早地开发智力,而且早毕业早工作,比别人多了一年的机会,建议这位准妈妈赶紧去做剖腹产。[应对]家长、学校和教师的各种压力和教育方式不当,及孩子的胆小、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点都易导致恐学症。家长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开始时先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逐步延长。

幼儿园教育通过提问、练习等方让幼儿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通过说服、榜样、奖惩等方培养道德、训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而家庭教育的方主要通过家庭环境、家长言行等来培养孩子为人处事的能力,塑造个性。家庭教育中家长更随意地进行教育,而幼儿教育则严禁教师体罚、责骂幼儿。

1.《实施意见》明确,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部门可依对其进行训诫、发出督促监护令等。“软硬兼施”让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具温情。如,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可以吸纳未成年人共同参与,让孩子和家长可以换位思考。同时做到保障被指导人员的合权益,保护其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

2.特别是《家庭教育促进》的出台,我们更应用更好的亲情、更高质量的陪伴与孩子一起享受成长、享受生命的幸福接续。亲情,永远不可等待。

3.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青春期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应对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更为家校联合工作提供了助力,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4.个人认为,此案与学校应试教育、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个人性格三方面都有关系。下面逐一分析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和家庭的大事。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方、个人性格因素,往往教育的方向和结果大相径庭,天才和疯子有时候只是一线之隔。

5.四是要提高家庭教育的素养。首先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比方说考试焦虑、排名的焦虑。我们有没有看到孩子每次考试成绩的意义在哪里——看见孩子的成长!看见孩子的问题!看到孩子改进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每次考试找到孩子前进的动力、未来进步的方向、学习的方,我们家长的教育焦虑、考试焦虑会不会降低?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要掌握一点科学的教育知识。最后还要尊重家庭教育规律。

当你对孩子已经存在了一丝丝焦虑或是抱怨的情绪时,不妨试着改变对孩子一些行为的看法,换个角度看待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许情绪会得到缓解。

《2020年度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11—22岁的青少年中,因学习造成的心理问题位居榜首,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厌学、考试焦虑等。教育焦虑不断升温,家庭教育该何去何从?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教育不该被学校化、知识化,家庭不是第二课堂,孩子也不是“考试机器”。孩子学业期望过高,是家长焦虑重重、把孩子变成“鸡娃”的主要原因。过高的期望值,不但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当办案机关在办案工作中发现存在以上情形之一的,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有关社会组织、机构对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长经历、监护状况、涉案原因等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评估采取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办案机关经过社会调查,决定责令涉案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应当制作相应的文书,要求其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报到,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用教育学家威廉的话来说:“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必须要明白情感教育永远大于道理教育,否则单靠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只会适得其反。”而且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应该懂得维护孩子的体面,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吸收好品质,而不是在悲伤和愤怒中接受教育。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