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分享攻略】学校表现不错在家叛逆咋办

社会学博士沈奕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常常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直接推导原因,比如:孩子不想去上学,父母想的是“他没有上进心,厌学”;孩子早恋,父母想的是“这么小就搞男女关系,思想有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壮壮上学哭闹的症状有所缓解,妈妈以为是孩子适应了小学生活。没成想,壮壮常常在学校里说肚子疼,有时在课堂上疼得哭泣,老师只能联系家长,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然而,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好几次,都显示身体没有异常,孩子也从不说不愿上学的原因。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到他呢?

而家长专场,则由黔南州家庭教育专家库专家顾问、心理咨询师唐吴华主讲。唐吴华采取沙龙分享、分组讨论的方式,从“关系”“陪伴”和“沟通”为切入,把科学理念、专业知识、正确方和育儿经验分享给家长,建议家长要建立“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要做孩子习惯监督者、心灵守护者、学习引领者,陪伴孩子共同成长,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迸发强大的内驱力。

1.假期内家长们可以多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教育环境中,如果孩子不能自主学习还需要被人督促学习的话,很容易养成懒散的坏习惯。其实这一点在上网课的时候就可以明显看到,自律的学生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习环境都会认真学习,而懒散的学生不是趁机偷偷睡觉,就是玩手机,不光是中小学生,大学生都是如此。

2.加强对团委会、学生会的指导,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治理、自我教育”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等最基本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行为,为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18班团支部主动配合级部的自主管理要求,为级部的自主管理和教学服务,如朱海燕、叶仁杰主动承担本年级跑操打分工作;袁超伟、刘云负责生活区卫生检查工作;程玉珺、陈晓琪负责每周教学区卫生检查工作;张芮铭承担本年级广播播报员工作;陈志立、杨锦玥等同学担任春雨志愿服务协会志愿者,无论是表彰活动还是空教室卫生打扫,都有他们的身影,18班团支部为本班级以及年级的自主管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3.活动中,大班教师畅谈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有侧重于外显的学习行为方式,也有内隐的学习倾向与态度。大3班的王海花老师则以“阳台上的小菜园”活动为契机,分享了案例《播种思维,收获成长》。从中我们看到了较多孩子的发展价值点:语言表达、独立思考能力、任务意识逐渐提升;好奇好问、探究兴趣逐渐变浓;主动性、专注与坚持性逐渐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变强等等。

4.长高关键:营养上,多给孩子补充营养,多吃些肉食食物,补充蛋白质。运动上,踢足球、打羽毛球、乒乓球都是不错的选择。睡眠上,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睡眠时间要在8个小时。

5.阅读是开启孩子学习的第一把钥匙,3-6岁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抓住这关键期,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是家长的当务之急,让书本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透过阅读的思考归纳整理概括,练习思辨思维的能力。

夫妻俩那时候也非常着急,非常焦虑,颜老师对儿子比较严格,就把手机摔了,把儿子打了一顿,但是,儿子并没有好转,反而不读书了。妻子非常焦虑,觉得颜老师方法不对,于是又哄着儿子读书,孩子吵着要手机和电脑,不给手机电脑不上学,并且答应妈妈,只要给他买了手机电脑,他就好好上学。

一是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学们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和家人一起自觉开展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咳嗽、皮疹等疑似症状,第一时间向学校和社区报告,并及时到医院就诊。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自觉养成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等基本卫生习惯。要合理安排出行,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离穗前主动向学校报备,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策。返穗前要按照广州防疫要求进行报备,并严格落实个人健康管理。

孩子进入幼儿园,要学会初步的生存本领。第一,学会融入集体。原来靠哭闹就可以得到的玩具,在幼儿园就不灵了,必须懂得有礼貌,言行有分寸,懂得尊重他人,见人要问好,这些习惯都是在幼儿时期养成的,也是长大后的基本生存技能,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社会上他需要跟别人建立关系,幼儿园打好这个基础,很关键。

尤其是孩子都有一个审美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在这个时期,引导孩子养成爱卫生爱整洁爱整理的好习惯,孩子无疑将受益一生。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