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治理孩子叛逆的学校有方法吗

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手表电话、自备PAD等电子产品进校,家长可通过生活指导老师、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学生也可通过校园电话与家长联系。很多家长在假期放松了对孩子看电脑,玩手机、iPad的看管和要求,甚至拿电子产品当哄孩子的法宝。时间一长,孩子大多会迷上电视、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变身“iPad控”和“手机控”,沉浸在游戏和短视频中不能自拔。在假期快结束的日子里,家长要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和玩电脑时间。孩子从放松状态到进入学习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切勿操之过急。最好和孩子谈谈心,和孩子一起总结寒假生活,并让孩子明白要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就要减少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家长和孩子商量好,把电子产品收起来,这样也能把心收回来。

首先,你应该保持规律的日常安排。达到专精的程度并不是偶然事件。它需要你培养有效练习习惯来磨练你既有的技能,这即是说,你需要事先制定好一个可持续的学习计划,规划的重要性相信不必赘述。

更何况轩轩并不是爱学习的那种,他早已被学习压得透不过气来,对网络游戏倒是乐此不疲,几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即便面临着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也丝毫没有抓紧时间备考的意思。

通过学习,我们对这样的现代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也应该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要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的选择,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与孩子沟通,找到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原因,并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借助一种心理学的沟通技巧-共情。共情沟通的要点就是: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来体验Ta的感受。比如可以怎么问“爸爸想知道,游戏里什么最吸引你”,“玩游戏时,让你最开心的是什么?”找到内在原因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有的孩子想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优点,发挥优势,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有的孩子是想逃避现实中的困难,需要家长同孩子一起正视并缓解现实中的困境;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想在游戏获得放松,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适合孩子且有益身心的放松减压方法。

如果孩子让家长读一个故事,家长表现出对书完全没兴趣的态度,甚至说:“我才没工夫看这些没用的东西呢!”这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沉重的打击。爱问架子鼓的家长,往往也能带动孩子去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期都应该学习,引导孩子学习。家长要通过话语引导孩子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比较、鼓励等方式正确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不要强加于他的思想。

有成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和不成熟时期,思想浮躁,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面对这些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环境是良策。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并理解照顾他们的情绪,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让学生能在一个值得信赖、有动力的环境中得到正向改变与成长。此外,教师还要督促学生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他们意识到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重要性。

DAP还强调游戏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孩子们通过游戏学习和发展他们的认知、社交、识字、身体能力等全方位的成长。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