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衢州常山哪里有专管青春叛逆期的学校有方法吗

我先是设法缓解了孩子妈妈的焦虑情绪,然后跟她一起分析了孩子目前的心理状态、生理症状,讨论了休与不休的利弊,我判断孩子目前只是暂时遇到困难,还没到非休不可的地步,我给出解决方案:让孩子在学校环境中边上学边修复,接受孩子上学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学生众多压力之中,有一种压力来自家长,现在的人们喜欢称之为“焦虑”,而家长的焦虑来自老师、学校和社会。有的老师会对家长说,“孩子成绩不好、心理不好、表现不好,关键在家庭,不能依赖学校,家长要对孩子做好引导”。可学生一旦成绩优异,甚至拿了知名奖项,老师则会说,“学校为了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汗水,老师为孩子的成长更是白了头发”。鲜有提及家长的默默付出,更是极少有人会感谢家长向学校输送了一位好学生。

孩子跟同学相处不来,家长不能干着急,了解了孩子被孤立的原因后,再对孩子好好引导,千万别让孩子蒙上心理阴影。以上四点是关于孩子跟同学相处不来,不上学的分析和建议,家长觉得可行吗?

1.其实,孩子沉迷游戏只是表象,他的内心需求,才真正值得家长重视。很大原因就是家长工作太忙,对孩子细微的事情注意地少,导致平时跟孩子沟通交流比较少。

2.很多家长不赞同夸孩子的家长,原因就是这些家长认为挫折教育更能使孩子进步。但我要问这类家长一个问题:啥是挫折教育?

3.对于补课,很多家长都觉得是必须的。孩子成绩差就需要通过补课补一补,成绩好一点的同学都在补课,差一点的又有什么理由不补课呢?于是大部分家长选择盲目地将孩子送去补习机构,但直接去补习机构真的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学习成绩吗?

4.从我多年咨询的经验上看,许多出问题的孩子都是在恋爱上栽了跟头,进而导致厌学逃学,对抗家长。虽然学校和家长严防死守,可是哪个班没几个谈恋爱的孩子呢?“堵”根本不是办,那么我们要如何“疏”呢?

5.②寓教于乐,给学习增添乐趣:对于孩子来说,玩是天性,如果学习真的很无趣,那么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是正常的。所以家长自己平常在家里,就需要想办通过玩闹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行学习。比如给孩子买积木、拼图等一些智趣玩具,让孩子明白学习并不枯燥。

等孩子长大之后,思想、认知、观念、情绪进一步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希望孩子为自己争气,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潜意识未完成的心愿。这种焦虑心理就是“恨铁不成钢”,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焦虑,内心深处也会感到紧张、不安,也会怪自己不够争气。原本无忧无虑的孩子,在焦虑的父母跟前,习得了焦虑心理。如果父母进一步展现自己的焦虑情绪,那么孩子的压力就会不断增大,焦虑心理也就更加明显。如果孩子不能胜任这种焦虑情绪,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比如,我们常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究竟“起跑线”在哪里?很多家长说3岁开始就要开发孩子的大脑,比如报一些左右脑开发的培训班等。但0~6岁的孩子究竟需要学习什么?不同能力培养的“敏感期”在哪里?如果不了解这些成长规律,那么家长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事倍功半的。心理学、脑科学的大量研究都发现,对于0~6岁的孩子,关键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游戏中培养基本的能力,学会养成一些好习惯等。而过早让孩子刻意学习数学、语等知识,是有违孩子的发展规律的,甚至会对教育起反作用,造成孩子的厌学心理。

询问家长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但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些各式各样的提问,基本都不会很有耐心的去回答,敷衍了事是常态,有的家长甚至会对孩子的这类新奇表现出不耐烦。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长身上得不到很好的反馈,他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会找家长分享。家长的这种态度,会让孩子碰到问题时下意识的不和家长交流沟通,因为他们担心得到的反应又是敷衍或者不耐烦。

家长对照自身实际,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情,分析造成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原因。如: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受到父母不合理的对待,心灵上有道墙;孩子是否犯错误说了真话,遭到了家长惩罚;家长是否为孩子设立了过高的目标;家长是否过分专断,用自己的价值观评判孩子;家长是否有过欺骗孩子的经历等等。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