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哪有军事化学校有方法吗

1.学会倾听与共情。无论孩子如何抱怨,家长不要急于指责和评判,更不能挖苦和讽刺孩子,应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善解人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或他们恐惧、焦虑的真正含义。如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了”,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爸爸妈妈理解你现在可能很难受,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吗?我们一起解决”,而不是直接责问“你不去学校能干什么”,或直接认为“你就是不想读书”之类的。我同学的孩子,在陵江镇小上学,全班排名前三。老是被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不认真,后来去补了课,耳朵就清静了。

有时候家长觉得有应该让小孩多睡一会,或者就让孩子很晚醒,这样其实不好,也不利于孩子形成自己起床的时间。如果想要让孩子很容易被叫醒,应该形成固定的时间,这样让孩子的大脑形成了生物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起来了。比如每天固定七点起床,就这样一直固定的时间起床,也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生活作息变得更加规律。

孩子厌学,除了自身原因,还有来自外部的原因。例如,很多时候,孩子厌学和老师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老师的喜好会直接影响上课的专心程度。

总之我们现代父母一定要知道,帮助幼儿养成的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他(她)的一生决定了人生的底色,值得孩子滋养一辈子的幸福。

“肯定焦虑啊。小学也焦虑,初中也焦虑,但是焦虑其实是没有用的,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化焦虑为动力。”蔡朝阳把自己面对焦虑的办法总结为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就是你焦虑了,管住你的嘴,不要在孩子耳边念叨;迈开腿,到外面散步去,不要在孩子身边待着。把(学习)这个事情交给孩子自己,你就去做一些你可以做的事,力所能及、能够帮到孩子的?事。”

我们可以鼓励并且陪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塑造强健体格。近年来,中国学生体质连续下滑,这与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智轻体、家庭教育多溺爱少磨砺息息相关。“双减”之后,姐弟俩的课余活动变成了篮球、足球、羽毛球、花样跳绳和街舞。希望他们能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运动的习惯,磨砺体育精神,塑造强健体格。

童童升入小学三年级之后,增加了一门语,语文内容加了写作文,经常有小练笔、周记、摘抄,数学的课程难度加深,孩子的学习任务比一二年级时多,孩子开始感到学习上的压力。如果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这些学习上的变化。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