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青少年叛逆军事化素质拓展管教学校怎么办

▌第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政府、学校、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促进家庭教育。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曾有教育专家发言称:“学校里各方面优秀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长陪出来的。一个出类拨萃的孩子其实与学校教育没啥大的关系,多半是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

在对以上个案了解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有强烈厌学情绪的学生厌学的原因并不能单纯地归结到学习压力大上,在心理辅导专家一次次的引导下,在与这些学生有了深层次的交流后,厌学的原因才一一呈现,令老师和家长深感意外。

1.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小学跟不上,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让他们学拼音、汉字、计算、语等等。这种方的确可以帮助孩子占得先机,在一、二年级时显示出优势。可是,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重复学习没有意思,逐步失去了学习兴趣。进入三年级之后,他们的厌学情绪就出现了。

2.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够“一代更比一代强”,能够成为他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但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想使自家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需要实施正确的教育方式。诚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当代的家庭教育已不是关起门来一家一户的“私事”,而是被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治化管理轨道的“国事”。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等律的规定追究律责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权益的,根据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4.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厌学情绪,首先应当考虑向专业医师求助,进行正确归因,切不可盲目急躁和怨怒,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5.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人格教育,是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父母要精心设计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让孩子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悄然成长。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传统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功能等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家庭的社会功能、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当前,家庭教育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以法律的方式界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可供父母使用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我们班主任老师是学校老师的主要体现者,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处于主要的教育角色,担负着重要的引导教育职责,如何确保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落到实处?从我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老师与家长建立起和谐的协同共进教育关系,才能让孩子始终得到温暖,感到快乐,才能使孩子真正得到健康成长。

“双减”策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就厘清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以学生的“品格”教育为主,“智育”教育为辅,“学校教育”以学生的“智育”教育为主,“品格”教育为辅,只要家长和孩子不进行直接的“智育”教育,家庭就会母慈子孝,家庭和谐幸福的指数会大大提高。

家庭教育是子女成才的开端,良好的家庭教育开端是子女学业、事业成功的一半,双减”策之下,家长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