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管教不听话孩子学校如何是好

如今网络电视的发达,未成年孩子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因此在孩子心目中的价值标杆,使孩子误以强权、暴力为正道,加以刻意模仿。从而导致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课上,刘华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主要合法权利、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暴力、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建议和对策等内容进行解读,引导同学们自觉遵纪守法,告诉同学们如何机智应对危险,保护自身安全。

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其直接威胁着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婚姻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反家暴是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院应当受理。该案中,申请人提供充足证据证明自身遭受家暴伤害,承办官准确适用《反家暴》中有关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认定申请人有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及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有效保护了受害者,有力地震慑了施暴者,在全社会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有利于推动形成反家暴的良好氛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新井的观点,永恒的妈妈与其说是接受过贤妻良母教育的老一辈女人,更像是明明拥有自由却被剥夺了母爱的可怜女儿。永恒来到救济院之后,偶然地从祖父的朋友那里得知了真相,原来妈妈从小就遭受生母的虐待,因为长得不可爱,又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她每天都暴露在“可耻”和“丢人现眼”这样的语言暴力中,年满二十岁后就被逐出了家门。令人欣慰的是,当这些真相浮出水面,永恒反而获得了某种救赎,她不再怨恨妈妈,并在改名时保留了妈妈为自己起的名字的读音,为代际传承的伤害与怨恨画上了一个小小句点。

为顺应新时代的传播流行趋势,雅静还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宣传受众。尤其是在“抖音”平台投放“宁妹问”“家事小课堂”等系列小视频30余条,视频均由她领导的家事少年审判团队自编、自导、自演,内容涉及温情司、反家庭暴力、家事小知识、反校园欺凌、禁防、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等,以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方式吸引更多宣传受众,现累计播放量已超过50万次,取得良好的反响。家事少年审判团队还与广西交通台合作《了不起的少年》栏目,邀请35组家庭走进院,自编自演了反校园欺凌情景剧、模拟庭、警械展示、警格斗表演等节目,取得了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致好评。

“施暴者不会一次罢休,所以受害者在第一次遭受家庭暴力时,就要引起高度的注意。”周瑜表示,遭遇家暴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就诊,取得接报警回执和医疗诊断记录,为将来认定家暴打下基础。另外,子女的证人证言、对方悔过书、书面道歉、报警回执、医院就诊病历本、照片、录像等视听资料和社区、妇联等社会团体和组织的相关记录以及与施暴方日常谈话的录音等这些证据都可以证明家暴的存在。

在前进农场小学,九三院前进庭庭长庄建国向学生们普及律知识,在八五二农场小学,红兴隆院南横林子庭的官则围绕反家庭暴力、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向百余名师生讲授家庭暴力和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不良影响以及应如何使用律手段应对和预防等内容,引导学生们拒绝家暴,尊重同学,勇于对家庭暴力、校园欺凌说“不”。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未保》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并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

当日,阿克苏市第四中学各班利用主题班队会课,以播放微视频《检察官教你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学习文字资料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学会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及在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求救、自救等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