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重大发现问题儿童矫正学校咋搞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每天与你分享实用的教育和心理,孩子厌学叛逆等青春期教育问题,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回到主页看我更多原创文章,让更多的家长把孩子教育的更好,让更多的家庭和谐幸福!今天和大家分享家长的哪些言行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一、家长奉行伪挫折教育,擅长让孩子不开心。如果孩子说考了95分,家长会说,一次考好又算什么,不是还有考100分的吗?如果孩子看动画片看得很开心,家长就会说,你今天复习过吗?有这个时间不会再多看一会儿书吗?家长的每句话都在打断孩子的快乐瞬间,破坏孩子的快乐体验。为何父母总是要打击孩子?是不是父母们真的见不得孩子开心?因为家长根深蒂固的认为孩子的快乐是没有意义的,读书就该是辛苦的,不快乐的,只有苦难才能造就更美好的未来。

我讲给别人听过这些小细节,除了我老公和我闺蜜,别人觉得我很矫情,他们说上学不就是这样子?孩子就是要怕老师啊,家长管不了孩子,就是要老师来管啊。

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厌学情绪。比如说有的孩子从来不会主动的去完成老师下发下来的作业,只有等到家长三催四催的时候,孩子才会磨磨蹭蹭地做。

有些孩子为了可以不用去学校,假装不舒服,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有一些孩子有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意跟同学交往;有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担心去学校之后总是要面对老师和同学“鄙视”的眼光;还有一些孩子则是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因为缺乏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而讨厌或恐惧上学。

点评:由于母亲不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懂得和孩子沟通,向孩子了解,自然永远不知道这个“秘密”、反而误判为是孩子的品行问题,这种情况下,在孩子身上施加的教育自然是错误的,要么没有效果,要么加重“病情”。现在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不去分析原因。其实,如果家长能够心平气和地多向孩子询问几个为什么,想办法打通沟通的渠道,是能够触及行为的真正动机的,这样也不会走入教育的误区。

再后来,我带孩子回自己家。家里人不断催促我带孩子看本地的精神科医生,各种举例说明看医生吃药打针住院,孩子的状况就能好。他们坚持:孩子能吃药住院治疗了就会恢复就能重新上学。在他们的认知,孩子是不能不上学。孩子这样小年纪就不上学,啥也不会,啥也没有,以后怎么办?

孩子与邻居孩子打架了,为了帮孩子出气,父母也跑去跟邻居大打出手;孩子不愿去学校,不愿去参加活动,父母就立马跟老师申请“病假”......

小孩子会依赖家中长期照顾自己的亲人,李黎建议,最好让家中陪伴孩子时间较少的家长送孩子上学。比如,孩子特别黏妈妈,那么妈妈最好不要送,让爸爸去送,以免孩子依依不舍,不肯分离。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