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南京江宁从特训学校出来的经历如何弄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家长太过溺爱孩子,日常事事包办,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导致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加重。家庭教育确定了一个人的根基,确定了一个人的人品、行为、习惯、创造力,孩子的思维格局,与人处事的能力几乎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

相比于以往主抓的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家庭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不少父母表示,自己实在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而且随着孩子的学习难度的提升,家长们表示,自己也辅导不了。为此,焦虑丛生。

1.让孩子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也让孩子对家长有足够的信任。孩子的认知还不够完善,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去幼儿园的情况,有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情况。

2.我写下来孩子表达的内容并不加评论,只是想警醒自己和同样类似的妈妈。孩子说的这几条我们占着多少,我们总在埋怨孩子不想上学,不好好学习。我们可否知道孩子也在承受着我们的不成熟,不理智,错误的教育方式,甚至打压。

3.我觉得什么时候上学,还是要看孩子的发育情况,以及适应能力。比如:基本的生活能力、大脑发育的情况、语言能力、身体状况,以及社交状况等,如果跟同龄孩子差不多,没必要晚入学。如果孩子在某个方面稍微有点弱,也没关系,到幼儿园以后,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相处,ta的这些能力有可能很快地提升。

4.因此,如果孩子只是慢,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耐心和理解,不要不听催促,否则孩子也会跟着家长变得焦虑,而且随着孩子长大,真的会慢的“磨蹭”,孩子会慢慢成长为父母描述的样子。

5.还有一点让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那就是老师和其他的小伙伴。好比老师,一些内向的孩子是经不起老师有时候的责备,脸皮薄的他们都会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老师,其他在幼儿园比较强势的小伙伴也是一样,弱肉强食的生存则,不仅是社会,其实在校园里也是很常见的,也就是所谓的“校园欺凌”。

在2018年的心育节活动中,完全由学生创作并拍摄的作品《明天你好》获得区级微电影二等奖。2020年5月,因为居家时间延长,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成为焦点问题。学校将心育节主题定为“同心共育,护航成长”,通过亲子才艺、亲子畅谈、为父母画像三个活动,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了解。

然而,焦虑本身就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家长的焦虑,不仅会让成年人自己身心俱疲,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家长的焦虑行为,会给孩子做出焦虑的榜样,也时刻散发出一种信号,让孩子感到这个世界既不安全也不美好,处处充满危机的样子。这种焦虑对于小龄的孩子影响尤其大,甚至会抑制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发展,从而长期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如果说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快乐成长,那么一旦升入小学,家长和孩子的焦虑情绪可能就要起来了。毕竟,真正的竞争开始了,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不会骗人。而如何考察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他的才艺,他的课堂表现,他的成绩都是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孩子只会玩,调皮,闹腾,不学无术,不遵守基本的规则和纪律,又毫无特长,这样的学生,可能老师不待见,家长的压力也不会小。

无论是谁,必须要足够自信,才能解决焦虑,教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信心,并表示相信孩子一定能面对各种复杂事情的能力,每天多积极一点,阳光一点,焦虑的症状便会一点点消失。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