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厌学孩子特训学校咋搞

随着孩子升入小初,厌学情绪也更加明显地暴露在家长眼中,但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往往都不怎么在意,也就是因为没有在意,才助长了孩子的厌学情绪,从最开始的讨厌上学,到后面的直接辍学,而最严重的孩子,会对关于学校的这几个词汇格外敏感,但凡提及,孩子就会情绪崩溃,产生头疼及其他反应。“监护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导致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被侵害的重要原因。”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俞波涛介绍道,2020年以来,全省各地检察机关已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家庭教育指导相关文件44份,制发督促监护令79份;建成家庭教育指导阵地84个,开展活动491次;对1986名涉罪未成年人监护人、487名未成年被害人监护人、291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已帮助1555个家庭改善亲子关系。

以为只要孩子能上学,意味着孩子就好了,所谓的康复到上学就结束了;认为能不能去上学,看孩子本身,孩子好,就能上学,上不了学,是因为孩子太差了;学前和孩子死磕桌面,以为知识教足了,技能教够了就能上学,反而忽略了孩子的社会性教育;还有的家长一旦发现上学不成,就认为反正也没啥指望了,早期还花费高额的时间、金钱投入在康复上,这时候反而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小龄家长,都把孩子进幼儿园,特别是上学,看成早期康复成功的金标准……

1.如果一直让孩子陷入“因为我的失败而让父母感到焦虑、悲伤和愤怒”的情绪当中,会导致孩子同样陷入焦虑、悲伤和愤怒。

2.如果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目前小学基础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重智轻德的培养,尽管在文化课教学上面已经使尽各种手段,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学业成绩平平,甚至很糟糕。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恰在于学校教育普遍忽视培养孩子们好习惯好品质,没有好习惯作为学习兴趣的强大支持,不少孩子会早早出现厌学现象。

3.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所以,不必感伤,作为父母,接纳孩子情绪,陪他们一起踏出第一步,哪怕暂时达不到,但给点时间给孩子,慢慢来,孩子终将会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爸爸妈妈们,我们一起加油!

4.在生活中,我们常发现有的孩子一到写作业就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拖拖拉拉,不愿完成作业,甚至会出现不想上学、沉迷游戏……这其实是孩子的厌学心理在作怪。

5.“她没做手术就回家了。看到贴邻病床的孩子死了,她执拗地说:我就不愿做手术,要回家,不愿做手术,要回家。谁的劝说她都不听。”

在以后和孩子相处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上几点的要求,孩子现在处于成长的第三阶段,我们家长更应该做到让孩子在健康安全的环境成长。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爱,更是约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责骂,更是引领。家庭教育不是事后的消防队,更是事前的防火墙。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点,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没考虑到,就是事后做的不够好。唯一的捷径就是从现在开始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娱乐,不把孩子的时间推给电子产品,和孩子交好朋友。

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有效避免孩子在开学之初精神不集中,困倦、散漫等现象。

学业增多、上课时听不懂、不敢问同学、和老师关系不好等等原因,都会造成孩子厌学,以至于出现极大的情绪问题,严重干扰其学习。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才能“对症下药”,加强沟通,及时开解。对策:告诉孩子,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立刻就能看到成果,更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想要放弃。这其实是个量变积累成为质量的过程,只有我们现在用功了,努力学习了,哪怕暂时看不到成绩,将来也一定能看到结果。

您可以尝试和孩子商量一个规律的作息,比如在固定的时间起床、用餐、小憩、娱乐,同时有计划地设置适当学习任务。学习能力的持续保持,让孩子们既不会在居家隔离的时间感到无聊,也不会在上学前焦虑和恐惧。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