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青少年叛逆期的学校有方法吗

但是陪伴结束后,孩子依然要自己独立去面对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如何让孩子入园不会那么无助和焦虑,家长们能放下焦虑的心呢?自主性就是孩子可以就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做出自己的选择。比如说你可以跟孩子说你可以现在学习然后玩半小时或者是先玩十五分钟然后开始学习或者是你可以让他选择是否上学或者上到什么程度。但是,你要告诉他,他如果上学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可以多一些的选择等等。不上学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值得提醒的是,家长的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特别是刚读幼儿园、小学的学生家长,本身孩子去上学也挺好的,但回来家长特别关心在学校好不好。焦虑会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传递,孩子会一点一滴地接受父母的焦虑。父母要做孩子焦虑的缓冲垫,不要做放大器。

所谓入园分离焦虑,就是指幼儿进入幼儿园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焦虑、不安等情绪和行为。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面临一次入园分离焦虑。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2021年新年伊始,我陆续接到了几位家长的求助,有的是上初二的女儿厌学了;有的是考入清北班的高一学生因成绩下滑,抑郁了;估计是因为临近高考压力特别大的原因吧,有一个高三的学生的孩子突然不想去上学了,有一个女生则一进教室就是头痛、呕吐……

2、父母的过度控制。这会使孩子产生焦虑的情绪。很多父母都是如直升机般的存在,什么意思呢?就是这类父母就跟直升机一样天天盘旋在孩子的头顶上,询问:你吃了没有,你穿暖了没有,磕了会不会疼,会不会学习下滑等等,天天关心孩子的所有一切,就会搞的孩子特别紧张,然后变得异常焦虑。

从幼儿园到小学并不像家长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家长们不能期待一个孩子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就能放下玩具、背起书包轻松上学去,而是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他们在入学后会面临哪些变化、应对哪些挑战。上学后的孩子会进入一个比幼儿园大很多的学校,环境变了,一日生活内容变了,学习方式变了,交往对象变了,规则代替自由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4.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在孩子面前出现吵架、暴力、冷战等互相伤害的行为,保障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缺少关爱与和谐的家庭氛围等原因沉迷手机游戏,甚至厌学。

有人认为,孩子该上学的年纪还是要好好去上学,上学也许不是唯一出路。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不上学却很难有出路,除非你家庭条件非常好,但条件好的家庭又有几个孩子不上学呢。还是该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的事,一步一个脚印,有些事急不得。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