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女孩厌学叛逆培训机构咋搞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家长承诺3点来接孩子放学,那对于孩子来说,从上学到3点之间的时间,焦虑相对就会少一点。我认为和孩子的健康心理相比较,上不上学已经不重要。当然,我并不是支持孩子不上学。但是,如果孩子不能走出心理的困境而一味地关注孩子的上学,这就有些弃本逐末了。学可以不上,生活还要继续。

“双减”策的意义在哪儿?可以看出,“双减”的鲜明策导向和价值取向就是要减轻家庭教育成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重建教育生态。教育不是竞争的“跑马场”,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你死我活的“竞赛场”,我相信,在座的家长没有一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之中,教育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的健康权、生活权,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走出“短视化、功利化、内卷化”困境,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守住这一底线,也就是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茁壮成长!

1.家庭教育指导师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型的职业,它最早是在出现的,在国家,每300人就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它可以指导老师和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在教育领域,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以更好的促进家校合作,让老师和家长更理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孩子。

2.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听之、任之、由之,不能很好地尽家庭教育的义务,导致了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存在着一定的懒惰思想。

3.近几年习主席一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家教、重家风”;“人格教育,人才教育,人文教育”三大教育来更好的引导孩子实现“从思维到思想、从情绪到情感、从性格到人格”的三大跨越,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家庭不是孩子的“附属学校”,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人格,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根基。把家庭沦为孩子的“附属学校”,把本该由学校承担的教育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模煳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由此给孩子带来了学习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和延伸,家庭也不是孩子的“附属学校”,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要认真履行以下三方面的责任:

5.所以,当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大家不妨转换一下思路。想一想,父母们该如何提高合作?一起来听一位教育专家分享,她是如何处理一次家庭教育小风波的。

在家过了一个寒假,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上学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排斥”,这都是正常的,并不能说明孩子是个不爱学习的坏孩子。家长作为孩子最依赖、最信任的人,要能够接纳这种负面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唯有父母正确体察到孩子的细腻敏感,才能建立起和孩子沟通的桥梁。然后再做好正确的沟通和引导工作,和孩子聊聊要好的同学,聊聊孩子喜欢的老师,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让孩子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唤起他对学校的向往和兴趣,总之就是,多鼓励多沟通,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家长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拆台式教育”的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学校将举办家长课堂,让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并且公开向全社会征集家长好课,调动一切可用教育资源。同时,创办养育者进修俱乐部,主要以举办教育讲座和提供家庭教育学习材料的形式呈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家长良好的教育素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融一致,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及身心健康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此外,她还经常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孩子们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问题。她常说,对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席!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