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生军事化管理学校怎么办

其次,连考试都取消了,学生的综合表现怎么来打不就是一个问题吗?或许有人会说,他有平时的表现啊。这样说是不是太笼统了。学生到学校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而现在学习成绩都看不到了,你还怎么打分等级。在过去,“超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小学阶段获得“先发优势”,在学校成绩排名中处于优势地位。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优势地位只是暂时的,如果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没能不断进步,即便一开始获得了一点优势,也会很快丧失这种优势,回到本身应有的学习水平。

孩子明明已经长大成人,具备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但家长还是不愿退出主导者的舞台,仍以自己的家长身份来捆绑孩子,要求孩子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这种看似伟大的自我牺牲,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恶。

1.很多妈妈,几乎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要插手,例如:孩子上学,妈妈帮着背书包;孩子写作业,妈妈在一旁陪着、盯着;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常常是孩子还没搞清楚要做什么,妈妈就已经主动帮孩子完成了。

2.现在的父母都觉得要给自己的孩子多开发一些领域的潜能,防止孩子只会做题。落实在行动上,就是焦虑的家长们纷纷给孩子去报班。然后报什么班,怎么报班,报班之后孩子不愿坚持怎么办,就成了家长新的焦虑来源。

3.早上,一位妈妈叫躺在床上睡觉的孩子起床上学,妈妈对孩子说:现在几点了你不知道啊,你还不起床上学你要干嘛呢?

4.来覆盖掉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程序,即一想到上学或到校门口,心情是平静的、愉悦的,孩子自然就去上学了。孩子出现了厌学状态,家长首先不要责怪孩子,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5.其实,父母完全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产生共情,比如孩子讨厌数学,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看起来真的没有意思”,“我上学时,也很讨厌”,“爸爸却觉得很容易,大概就是因为他比较能坚持,不如你们在一起讨论讨论”。

根据学校要求召开一到二次家长会,在准备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谈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取得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如实给家长汇报,还要写今后的打算。这样做的目的有二:其一,促使学生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其二:让家长对孩子的状况及心理想法有一个认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前者否定了孩子的感受,不管接下来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不愿去听,而后者利用同理心。认同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慢慢接受父母接下来的意见。

一个因为2毛钱,就骂孩子的父亲;一个即使有人资助,也不允许孩子继续上学的父亲。我想象不到,这个父亲是有能力爱孩子的。

在开学前,家长要和孩子多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家长要激发孩子对上学的兴趣。比如会学习哪些有趣的知识,会接触什么样的老师和同学,让孩子提前了解新的校园生活。有的孩子在开学前会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等焦虑的状况。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困扰,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