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温州苍南孩子叛逆去劳改所

其次,也要看校园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成长?学校的费用,自己的家庭是否承担得起,是否确定好让自己的孩子的升学道路呢?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家长分析一下孩子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后,去学校实地考察和详细的了解后再做决定。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它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给予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这才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而如果一所学校,连家长进个校门都会被分成三六九等——如此的做法,不让人寒心吗?

有研究表明,生活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焦虑心理的产生。比如,具有焦虑气质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容易焦虑,或情绪易急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虑的;而情绪不稳、爱责打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长期被忽略、责打、否定的状况下,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1.这位妈妈是泰国的,有一天她5岁的孩子哭闹着不想读书了,还说宁愿去捡垃圾。这位妈妈思索再三,真的让孩子沿着马路捡垃圾。有些不明真相的家长,可能会指责这位妈妈当孩子当盲流,不负责任。但是,这位妈妈是有自己的想,她知道孩子吃不了学习的苦,认为捡垃圾更容易。所以带孩子捡垃圾,希望孩子知道赚钱生活的不易,让孩子珍惜眼前的生活,了解学习的好处,自己提出想上学,比当父母的讲一堆大道理都管用。

2.那么我也想先问问大家,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孩子厌学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是否考虑过呢?

3.孩子厌学的第一大原因,就是从父母的焦虑开始的,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被成绩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最自然的爱。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4.如果您的孩子符合定年龄,选择骑自行车上学,请您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如果学生家长不遵守律规,擅自允许孩子骑摩托车(电瓶车)、电动自行车上学、回家或游玩,由此引发的一切安全责任及后果,均由学生、学生家长(监护人)承担。

5.第一个问题,“应不应该让孩子和父母的某一方睡”。我从我身边一些朋友身上,发现一个现象: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到了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可能常常因为工作的原因加班到很晚,而母亲又必须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或者送他上校车),于是家里就出现了——母亲带着孩子睡,父亲一个人睡的情况。

目前可用的有限数据使得家长访问他们为孩子考虑的学校变得更加重要。疫情过后,许多学校已经恢复开放日欢迎父母带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小团体或个人活动。要了解一所学校,没有比现场参观并当场提问更好的方法。

有句话这样说:“常恐自己无远见,误我儿女一生。”我们自己在盲目的跟风中,盲目的分数和补习班中,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孩子的未来。明代理学大师王阳明曾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事。”学习亦是如此,如果父母没有懂得教育真正目的是什么,没有给孩子立下长远志向,所有的教育方式方都只是外相而已。孩子厌学症状可能得到一时缓解,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学生上了大学就不学习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毕业后前途依旧扑簌迷离。

你是否有因为疫情原因而没办带孩子旅行,而在这个假期里带着愧疚的心情对他(她)特别的“包容”、特别“放纵”,在临近开学,面对孩子哭着补作业、闹着不上学时,又开始后悔假期的放纵呢?

认为孩子情绪不高也应该坚持上学,希望她能克服一下?看到孩子玩手机、看电视,就烦躁焦虑,暗示孩子去休息、去学习?当孩子跟你抱怨不想学习时,给她讲道理,不停地讲道理?......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