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周口太康孩子厌学教育全封闭学校

早上值班的时候,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不愿意入校。听门岗说这个刚转来的学生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总是班主任老师来了,哄半天才进班,要不就是死缠着妈妈,有时就无法上学,妈妈带他回家。为了他,妈妈是把工作辞了又找,找了又辞。班主任和班里的同学也都没有欺负他的行为。那天这种情景又一次上演,俩人已经争执了半天。妈妈说那咱不去吧?你看学校多好,又能学习又能玩了,孩子还是不愿放手,妈妈又说我还得上班了,要迟到了,不上班,去哪给你买玩具。快进吧!说的过程就是推的过程。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妈妈特别想尽快摆脱孩子。而孩子拼命挣扎不想离开妈妈。你能看到此时的孩子是弱小的,无助的。妈妈是焦躁的,无奈的。孩子们在家里年味零食充足,想吃啥吃啥,是不是小嘴都吃挑了?这样的话,假期过后,部分孩子回幼儿园后,可能会出现自己不愿吃饭、挑食或者正餐时间不愿意吃、甚至身体不适的现象。假期最后几天,还请家长尽快帮孩子恢复幼儿园的饮食习惯。

3个月时间过得也快,从监控看出孩子在叛逆孩子学校的改变很大,自已动手洗衣服,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接孩子回来时他表现得很开心的样子,还说妈妈不用你来接,你工作那么忙,请假还要扣钱,太麻烦了,我自已也可以坐公交车回家的,我心里酸酸的,感觉他一下子长大了。

1.由于对老师的方是不认同,因此家长也是与学校以及老师进行了沟通,但是结果却是让家长非常的愤怒,校方给出的结果是孩子必须将作业进行补上。由于对学校教育方的不认同,这位无奈的家长最终是选择了给自己的孩子进行了转学,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应该被这样的学校所误导。

2.不仅希望孩子学好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学生德育工作,让孩子学会做人,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

3.归根结底,学校和家长应该为提高孩子成绩共同努力,而不是借助家委会的名义来满足自己的便利。家长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一切理应以孩子为先,做好分内之事即可,不能“为虎作伥”。

4.初高中孩子70%的时间在学校内度过,孩子的学习行为受到学校环境,同辈关系的影响很大。家长若想要依靠一分课外补习,纠正七分学校内的学习习惯,难免“吃力不讨好”。

5.周五的家长会让我受益匪浅。家长会上,首先德育校长做了关于《学生成长必须接受磨练、鼓励、批评教育》的报告,并就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近期的设想向各位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校领导的讲话,振奋人心,能够令人充分感受到这所学校正在努力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教学环境、来提高全校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决心。正像校领导说的那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开学到来之际,家长和孩子提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如:书包、笔、作业本、笔记本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开学氛围,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开学。

课后托管,孩子并不是不能继续待在教室。学校利用学生在校的这段时间,如果能对孩子进行一些更加丰富、实用、有趣的教育,岂不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父母想要强行把孩子带到学校,孩子也非要在家里,或者快到学校时孩子就开始感到害怕。有时孩子虽然已经到了学校门口,可就是不进去。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说明孩子真的是在进避学校里不喜欢的东西或人等。这时,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的举动,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最初就是从我们为人父母者身上学会的。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的时候,首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不要打架,父母教育孩子就应该抛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要求孩子不要迷念电视,父母看电视恐怕也应该有所节制;要求孩子要热爱学习,父母也应该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要求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话,父母应该和老师要有经常地交流,形成共识。俗话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