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东营垦利

记者:家长过度焦虑,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贺晓春:部分孩子可能会因过大的压力产生焦虑,陷入孩子成绩越学不好、家长越焦虑的恶性循环。严重情况下,个别家长和孩子可能都会出现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甚至发生辍学、自杀等。内卷这句话,其实是说给父母听的,但最大的受害者却是孩子。有些孩子,即使开始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在父母紧张焦虑的情绪中一点一点被磨干净了。

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厌学症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1.面对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首先肯定是要及时地帮助孩子解决,我们要了解到孩子的内心需要并且找到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2.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经历好几个心理阶段,厌学正是其中之一,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厌学只是一个短暂的心理变化,稍微调整心态便能恢复,然而对于部分孩子而言,厌学的情绪一旦出现,便倔得不行,无论如何都不想学习,而这也让家长们愁白了头发

3.孩子就喜欢不自觉的去玩一些自己认为感兴趣的事情,就是不喜欢写作业。这也是和家长对孩子的管束,在约束力方面有着重要的原因。

4.纽扣家庭教育的老师认为:孩子厌学其实是个伪命题,真正的问题出在孩子背后,如果家长只是抓着孩子学习不放,只会让孩子厌学更加严重。

5.“双减”策减轻了目前家长们普遍对于课外补课的一些盲目追求,也减轻了孩子们无厘头的负担,排名、分数不再成为考核一个孩子是否优等的唯一标准,也让孩子们在一个相较之前更为轻松欢快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不仅减少了孩子们的厌学情况,更多的是提升了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忱。但同时,我们作为家长的,周末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出去走走,出去看看这大千世界,让孩子们知道还有很多事物值得他们去探究,让他们了解当今社会发展之快,让他们自主产生危机意识,明白干什么并非是一帆风顺,唯有自己努力拼搏,才会有一番收获。

孩子年龄小,对“学习”了解的不透彻,家长要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并讲述自己想让孩子上学的原因,不要强制性去要求,家长要学会沟通。

现在的教育现状,对于学校而言,老师们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孩子的家长会不会同意这种管理方式,教师与家长矛盾,这种事件也频频发生。因此,老师为了避免与家长发生冲突,更多变成了一种能管则管,不能管就放弃的一种想,对于孩子的教育,老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有的家长总是投诉老师,这也是导致老师对孩子教育很失望的原因。

1高中生孩子厌学,首先要先找到原因。是因为成绩问题,还是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和家长老师的关系?不管怎样,总得有个理由。

进而会导致青少年会出现对亲情冷漠、精神萎靡、逃学厌学等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正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性格上也很孤僻,性格暴躁等等,如果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可以将孩子送到青少年叛逆学校。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