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教程攻略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如何是好

孩子之所以厌学,不是因为学习本身问题,而是孩子不具备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能力,纠结之下,才做出了各种出格行为。姜囡囡提醒家长,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具备认识自我、处理自我情绪能力,也是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两项能力,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家长的本意是想让孩子通过吃苦,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相比之下在学校里学习更为轻松,从而不再厌学。但是这样的吃苦教育,却没有奏效。

“很多孩子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不适应,回家后可能会哭闹、情绪低落,这都是十分正常的情绪表达,而且会随着时间推迟慢慢缓解。如果家长对这些情绪耿耿于怀,只会加深孩子的焦虑。孩子需要的是释放压力、获得理解、陪伴成长。”马瑞娟说,家长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上学经历鼓励孩子,也可以常带孩子在学校周边熟悉环境,这些行为都会帮助孩子度过不适应期。

1.因此,家长要在开学前一到两周引导孩子尽快调整作息,按照平时上学时的时间表,过一个规律的生活,让开学“零时差”。

2.当孩子找到了兴趣相投的伙伴,就如同找到了吸引他上学的“吸铁石”,他会每天都希望看到这些同学,那他自然就会想去上学。

3.其次,分析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来自于哪里,减轻孩子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感。要坐下来,和孩子探讨所有压力、焦虑的来源,试着一个个问题去解决。寻求医生的帮助。

4.孩子上学前,还需要给孩子购买一些学习用品,比如书包、橡皮和铅笔之类的。书包给孩子尽量买轻便的,并且里面的内兜不宜太多,以防孩子要找东西找不到;橡皮尽量买柔韧易擦的;铅笔买HB的,尽量不买自动铅笔,因为孩子写字比较用力,自动铅笔比较容易断铅。买了学习用品,还要教会孩子管理好自己的物品。自己要将自己的东西放好,不要丢失。不经过别人的允许,不碰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允许,用完要还给别人等。

5.在当今社会中,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看重了,为了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宝爸宝妈总会想尽各种办让他们提前上学。

一、倡导家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效的陪伴。在家时,我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总会踏踏实实地变成孩子的玩伴,做让孩子高兴、感兴趣的事情,拉进彼此间的距离。其次要和孩子多沟通,并且要学会倾听。当孩子和我说同学间那些小事时,我总是很认真地倾听并适时作出回应,极大地鼓励了孩子向我诉说的愿望,有什么“小秘密”和不开心的事,也都愿意向我诉说。我也因此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最久的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抚养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发展质量和成长高度。在我看来,陪伴、引领、熏陶,既是家长的天职所在,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深入了解每个宝宝在家时的生活状况缓解孩子进园后的焦虑情绪,让宝宝顺利入园,我们特地召开了这次家长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进入集体生活,很多的孩子都会因为离开了爸爸妈妈,而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这是他们对新生活的暂时不适应,适度的分离焦虑是非常正常的,比如:哭闹、不吃饭、不睡觉、生病等,这种情况叫做’入园焦虑”,家长不必为此担忧,应该帮助宝宝减少对集体生活的恐惧感。宝宝刚进幼儿园,家长朋友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吃饭好不好、睡觉好不好等等,家长朋友的这种焦虑常常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当然,一些家长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顺着孩子,不上学就不上学吧,好吃好喝供着,在网上看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知道应该接纳孩子,于是试着去接纳孩子,压抑着自己焦虑的心情,耐心地陪伴。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没有任何变化,心里又不淡定了,想想这娃你要折腾多久啊,我都这么对你了,你还不转变,压抑的情绪又按奈不住了,于是又会去问孩子,你准备什么时候上学之类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在孩子的学习上,很多家长难以保持情绪的稳定。看到孩子不如别人、或者考试失利,马上联想到很坏的结果,着急、焦虑,要么长吁短叹,满面愁容,要么就是对着孩子发脾气。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