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叛逆期怎不爱去学校如何是好

一、调整心态,提升意识。引导教育学生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指导学生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合理调整自身情绪,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均衡,防止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有效保护视力,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作为家长有这样的担心自然无可厚非,自己明明知道沉迷手机、电子产品不好,都很希望小孩能自觉的远离手机,走上书桌,在最好的年龄能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父母学点知识,而不是在最好的年华深陷手机,虚度青春。

近年来,因为孩子厌学而求助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医院的家庭数量大幅上升。孩子厌学,真的只是讨厌学习吗?其实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原因,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原因,只是规劝孩子去学习,甚至强迫孩子学习,那么孩子可能会从“不想学”演变成“不想活”。

1.初入园的孩子出现哭闹、暴躁、沮丧等现象是十分正常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入园前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好心理建设,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期待,这样能很好地缓解孩子的入园分离焦虑。

2.对于孩子的异常表现,一般家长最先的反应都是抵触,不愿相信,不愿承认,哪怕症状再明显,他们也会拼命压住心里的慌乱,侥幸认为自己可以想办控制局面。

3.2003年,迟玉晖进入烟大附中任教,担任初四毕业班物理老师。教学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有厌学、焦虑、抑郁倾向、打架斗殴等偏差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孩子。揪心之余,迟玉晖不断思考导致孩子行为偏差的原因,她试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向孩子们伸出援手。

4.第3种就是让学生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也是起到了,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样是减少了家长接送的负担。

5.在素质教育中,更多的需要家庭和学校有良好的反馈与衔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没上学之前的基本素养、道德、能力,是需要家庭有更多付出的,这样也便于孩子进入校园后,更好的融入、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但是大部分孩子的父母们有时间嘛?有精力嘛?可以不用背负20年的房贷嘛?教育带来的焦虑怎么缓解?能保证996、007后,还有耐心对自己的孩子嘛?或是再造人口?当这个信息爆炸的纪元反复冲刷着你和孩子的大脑,你还能及时帮助他/她明晰什么是真伪?什么是善恶嘛?

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在为国家鼓掌的时候,也要努力配合政策,让孩子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房间走出来,从电子产品中走出来,拥抱大自然,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也许,只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他们就会发现虚拟世界的无聊,不再去沉迷游戏。而一些家长在责怪孩子怎么会变成“那样”的时候,也需要反思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刘长铭表示,追求功利是让孩子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按照大人意愿发展,把大人的想强加给孩子。不少家长认为等考完学再发展兴趣,再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也不迟。刘长铭认为,考学是人生一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兴趣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如果孩子有了独特的社会价值,也就不存在和别人的竞争了,也就不会产生焦虑了。顺应天性或发挥本能行为,会使人感到幸福,这是好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前提。这样才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因势利导,顺应天性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首先,家长不要焦虑上小学的事,焦虑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其次,让孩子对上小学充满期待。带孩子去参观附近几所小学,听听孩子的意见。开学前带孩子去买一套喜欢的文具,包括书包。然后,激发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如平时生活中孩子问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等你在小学学了科学就知道啦!”最后,刚开始上学的时候,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遇到上下学情绪低落甚至抗拒上学的时候,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你觉得怎么样”、“你想怎么办”、“还有别的办吗”、“你决定怎么解决”或者“你想让我怎么帮你”。

焦虑也是面对疫情时难以克服的情绪反应。疫情当前,儿童可能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的情况。家长要理解和接纳孩子这样的状态,也要理解它们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其实,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