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荷泽曹县孩子叛逆期需要第三方机构吗有方法吗

父母和亲戚都喜欢关注成绩,而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和兴趣可能毫不在意。只是通过威严和鸡汤让孩子学习,孩子当然是不快乐的,且不知为何而学。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上一颗“认真”的心,拿到孩子的试卷不要看分数,应该看对的题目,夸夸孩子,你真不错,然后看错题,和孩子一起分析分析错的原因,在教材上找到知识点,帮助孩子巩固好没掌握的知识点,父母不会的话,就要请教老师了。父母想要孩子爱上学习,仅仅靠”骂“是不可行的。要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咱得想办法让他尝到甜头,使之“趋利”,并最终将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需要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多陪伴他,与他一起学习、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他鼓励,奖励他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要坚定一个信念:“这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孩子的分离焦虑症一般只针对他最亲近的人,如果孩子离不开父母,就可以让老人送孩子上学,以免孩子在幼儿园门口撒泼打滚地不放手,越强迫孩子放手越难分开。

1.如果自家孩子发育比较晚,理解能力比较差,对学习不太适应,可以晚点入学,不然上学后,孩子焦虑感就会越来越严重,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到底是提前入学还是推迟入学,要根据孩子思维成熟度来决定。

2.爸爸妈妈自身其实就是孩子的一本教材,如果遇到了困难,要有意识去自主克服,而不是过分焦虑。因为父母的焦虑也会带给孩子压力,尤其是在双减的环境下,父母的焦虑度是比以前高的,当大家都很紧张的时候,往往对孩子的心理也会有影响。

3.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比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4.楼上的小孩子又该去幼儿园了,他妈妈也要上班,就牵着他的小手,母子二人走着说着。儿子用稚嫩的童音说:“妈妈,放学了你还来接我!”似乎是央求。年轻的母亲漫不经心地答了一声“好”……我想起了很多孩子将上学时的情景。

5.孩子去上学时的这种分离往往是父母头疼的一个问题,父母除了引导他们走出这种焦虑之外,多去鼓励和陪伴他们也很重要。

在考试前后,一定是家长最关注孩子学习的时间。家长会对他们家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所以此时老师需要采取动作:考前测评+练习、考后分析+改进。

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们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学校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管你”、“学校的老师可厉害了”。家长这种恐吓的话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心理压力。

孩子开始上学时,和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会超过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老师可能会更了解孩子的心理。通过和老师沟通,可以找出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然后老师家长通力合作,解决孩子厌学心理。

这么说,并不是要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管不顾,而是希望父母们能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焦虑背后的恐惧真的是事实吗。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