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青岛崂山青少年纠正特训学校如何是好

针对教育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之际,政府大力扶持相关行业发展,鼓励培养更专业的家庭教育人才,“家庭教育指导师”将变得炙手可热。“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一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大教育环境。

孩子出现各种状况,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原因的,当孩子出现厌学的情况时,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还是要跟孩子沟通,找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厌学是因为什么原因厌学,找到具有的原因之后,然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到孩子,找不到原因的话,家长就算为孩子做再多,也可能只是徒劳无功。

1.一些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但并不代表家长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

2.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家长要善于识别。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逃学。

3.孩子旷课、逃学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从品德方面说,是公开违犯校纪校规;从学习方面说,是放弃学生的重要职责——学习。孩子旷课、逃学是厌学、恐学的表现。旷课、逃学的孩子,多数学习吃力。上课如听天书,根本不懂;作业不会做,或者干脆不做,或者抄袭别人的;老师天天批评,有时还向家长告状;家长天天指责,甚至拳脚相加。这些孩子一听学习就头痛,旷课、逃学可以暂时躲避一时,心里轻松一阵儿。有的在街上闲逛,有的去玩感兴趣的东西(如游戏机等),有的可能离家出走,有的想放弃学习出去打工。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处境十分难受,既可气,又可怜。

4.很多家长认为,导致孩子成绩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环境使然,因此家长都想方设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甚至不惜动用钱财。

5.第一,家长收入越高,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越不容易因为疫情等外界因素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家长收入高于5000元时特征较为明显。但当家长收入低于3000元,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受疫情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家长的职业大部分是务农(53.84%),疫情、复工、复课对农业的影响要远小于企业职工或个体工商。

而在“智能”培养上,有的家长则过分注重孩子视觉能力与听觉能力的开发,让孩子学钢琴画画外语等。这使孩子的负重过于沉重,压制了孩子参与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体验,抑制了孩子爱玩耍的天性,助长了孩子日后的厌学心理。

具体的表现就是学习上学起来比较吃力、做作业拖拉、厌学情绪加重等。这些现象确实比较容易在三年级出现,只是每个孩子出现的程度不一样而已,要想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三年级现象,家长首先就要弄清楚是什么导致了三年级现象出现的出现。

如果家长和孩子商量好了下定决心补课,家长找老师的阶段就要注意了。看看老师是不是专业的,曾经辅导过的孩子有没有成绩提上来的。

上面的5层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了第一层,这样的家庭教育是具有一定的缺陷的。在工作之余你是愿意消遣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提升自己,你是否愿意陪孩子在图书馆里面看一下午的书?在孩子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你会选择说怎么样的话,是孩子尽力吧、不留遗憾这种意义不大的话吗?自己的思想经常和孩子不在一层面上,你是否愿意去了解孩子的想呢,现在很多都把代沟责怪到了孩子的身上,我们家长真的就没有原因吗,我想大部分家长可能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一些。还有很多的家长打着所谓“父爱母爱,父母不会害你的”旗号,在有意无意之中伤害自己的孩子。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