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哪里有针对叛逆期孩子学校有办法吗

手机是如此迷人,让我们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朋友圈更新了没,看资讯更新了没。晚上睡眼惺忪,还要恋恋不舍再看一眼手机,再翻翻资讯。走路时要看手机,吃饭时要看手机,开会时,偷偷看手机,更是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朋友聚会,大家围坐一圈,说不上几句话,就各自低头看着手机。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儿女们回家看望八十多岁老母亲,却围在老母亲身边只顾低头关注手机,把年迈的老母亲晾在那里。这种“团聚中的孤独和凄凉”,是该怪手机还是该怪沉迷手机的我们?而上面这位小男孩之所以沉迷于此,除了游戏本身的趣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成就感。在学校成绩垫底的他,却能在《星际》收获别人仰视的目光,这种虚荣让他不能自拔。

实际上,网络游戏只是这个时代无数种数字娱乐方式中的一种,强行让一个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不玩游戏,未必能让他突然爱上学习。在这里,我也想对那些因为孩子爱玩游戏而苦恼的家长们说:去通过游戏认识自己的孩子、去弄清楚孩子为什么爱玩游戏不爱学习、去了解游戏带给了孩子哪些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可能比单纯制止孩子玩游戏更有意义。

什么是精神鸦片呢?使我认为能使人上瘾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并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乃至危害身心健康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作精神鸦片,那么何止是游戏,学习,读书,跑步等等都可以让人成瘾,都可以让人接近病态地沉迷其中吧(一些人),什么事都可以让人成瘾

所以,要解开成绩不好的乱麻,打通孩子学习的任督二脉,家长要先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掌握孩子是如何看待学习和他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因为孩子面对新知识、新环境时,是懵懵懂懂的,以前会的方不管用了,可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做有效,(就像小学成绩挺好,上了初中就下滑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花费时间和精力,要先顺着孩子原来的思维方式去找解决办,才能让他彻底理解问题所在,接着去重塑教导孩子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的格局,让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这才是对症下药,打牢根基,受益终生的事情。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监管,教育引导孩子自律自强、积极向上。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在书中,作者分析了网络游戏的规则,然后嫁椄到学习上,提出了一种游戏:在学习中,融入游戏元素,让学习像游戏一样,让孩子“上瘾”,从此爱上学习。

有的家长会说,小岛老师你说得都很对,但是我们没有从小学就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等发现了,孩子也已经上初二了。现在就是在叛逆期,家长的话,他根本不听。我们每天和孩子相处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一句话说得不对,惹恼了孩子,更不学习了。可是中学生,正值十几岁的孩子,哪个有强大的自律性呢?中学生成绩差,还有挽救的机会吗?家长需要先和孩子聊一聊,说说自己的想。再和孩子一起看看现在的学习成绩,哪门学科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怎么补,和孩子制订一些学习计划。最后帮孩子梳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学会举一反三。

孩子如果能用阅读来代替游戏是家长最开心的。引导孩子爱上阅读需要方,在内容上我建议从科普书开始,因为好奇求知是孩子的本性,这个主题最能吸引孩子。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