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教程攻略孩子太叛逆去什么学校如何是好

甚至有些家长,当孩子出现无法上学的情况的时候,会找到心理咨询师,要求咨询师只需针对孩子不上学的问题进行处理。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太多的机会没有办法把握。而且一些落后地区打工比上学要好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不只是父母,甚至孩子自己也会这样选择。但是这种传统的观念一定正确吗?放弃未来换取暂时的利益一定值得吗?

开学短短一周,“青春期手册”后台和我的个人微信接到了很多关于孩子“厌学”的留言。有一直休学这学期仍没能返回校园的,有进入初三关键学年,高一转折学年适应不良的,有“好学生”突然不想去上学的。

1.当时我是相当焦虑的,一上学班主任就在班里评了小博士,小达人什么的,全是那种识字特别多的孩子,我家孩子就是从零学起,天地人你我他……

2.目前看来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所影响,孩子的问题,暂时其实不明朗,家长反倒是焦虑了,怕孩子真的不上学,不敢设想,他不上学的任何后果。

3.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他们现在自己都应该知道中考的重要性,知道好好学习,如果家长太焦虑,带着情绪化色彩太关心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焦虑,甚至产生逆反,就得不偿失。

4.前段时间,遇到亲戚中一个孩子逃学的事情,这个孩子本来是在县城一中上学的,却要求父母转到本镇的一所学校上学,父母还托关系才转过去。进入这个学校不久,就开始逃课,后来变成了夜不归宿,父母还联系不上。

5.孩子上学后辅导班也按部就班上了不少,加上父母的辅导,无论怎样努力就是成绩差。和众多父母一样他们也被焦虑围绕,渐渐地发现也许孩子就是不适合学习,于是放平了心态,放下攀比,重新审视。

当听见孩子抱怨“上学不开心”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责骂孩子不努力,试图给孩子讲大道理,还是抱住孩子问问他是不是遇见了什么事?

现在的教育现实,主要是孩子承担的压力过重,家长过度焦虑。但是孩子长期处在高压之下,结果反而容易导致厌学,不利于长远的发展。教育首先应当让孩子身心健康,才能有持续成长的后劲。基于这样的理念,这所学校营造比较宽松、温暖、亲切的环境,使孩子到了学校既有上学的感觉,也有在家的感觉,能够被信任和支持,感到安心,而不是怕老师、怕出错,很拘谨和紧张,造成身心与潜能得不到充分释放。

对于一些天天嚷嚷着要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家长表示孩子上学后不会哭,实际上喜欢和实际是两码事,越是天天嚷嚷着要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往往在想象和现实的对比里失落得更多,比如想象中的幼儿园有很多玩具、还可以玩滑滑梯,但现实中的幼儿园却是规矩多多。

要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的行为表现,有的孩子在开学前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等焦虑的状况。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困扰,帮助孩子克服焦虑,让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学期。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