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青少年戒除网瘾的学校咋搞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目标不够具体、学到的知识并不能立刻转化为形象的东西、获得反馈与奖励的周期太长,这些都是导致厌学的原因。归因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解释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测量,他对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正确的归因有利于推动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抑制学习。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对自己学习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成功是努力了,没有成功是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的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的心理,而后者极有可能导致孩子们产生厌学的心理,当孩子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丢失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

近日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厌学,这个话题引发了热议,看着评论区无耐的家长们,我也不由得想起了初中的时候,那些逃课、打架、网吧通宵不学习的男生。他们的家长来学校给老师道歉已经成了常态,但是他们却好像看不见父母的疲惫和劳累,依旧我行我素,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有更过分的甚至嫌弃自己的父母没办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首先,父母应该找到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现在的中小学生有很大压力,有些老师违反双减政策的规定,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这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应当协助和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厌学只是一个表象,一个结果,我们要做的不是针对这个结果去批评孩子、逼迫孩子,或者简单地让孩子通过“吃苦”来悔悟,而是去探寻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

其次,家长要帮孩子建立学习的规则意识,不能孩子说不想上学就不去,想请假就请假,这样不仅落下功课成绩不好,老师同学对孩子的印象也会很差,反过来又导致孩子厌学。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长期以来,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广受重视,但具体到实践中,一些家长总会觉得自己欠缺相关知识技能。2022年1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将开始实施,其中提到,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同时强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要用正确思想、方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其实很多时候让孩子恐惧的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态度,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太过于急切,只要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达到他们心中的标准,就一定会去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痛苦、难堪、恐惧的心里,但越是这样,孩子在学习上就越达不到父母的期望,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孩子也就会渐渐的对学习充满了抵触,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