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管教叛逆孩子的特训学校怎么办

这一次《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意义重大。它填补了家庭教育的立法空白,明确了家庭教育“是什么”“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家庭教育工作“怎么推”和家庭教育出现难题“怎么办”等问题,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相关职责,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引,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法治保障。《促进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可能是不是更加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个阶段的小孩子相对于一二年级更加会以我为中心,自我意识更强。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很多事情会出现叛逆行为,父母交待的不一定听,可能还会顶嘴。自我意识强烈,觉得别人可以做的或者父母能够做的为什么自己不可以。特别在家里,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小孩子的心思或者注意力也会转移到电子产品上,他们的好奇心很快被吸引住,一旦沉迷。他们很多想象都是电子产品上的画面感从而影响他们的注意力。所以,环境也是影响的因素,父母也需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支持举措,政策中明确提到:“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家庭“上线”守好第一道防线,转移孩子“兴奋点”,抚慰青春的“疼痛”。一方面,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背后,往往是父母失职、教育失位和亲情缺失。毫无疑问,家长应以身作则,放下手机,用面对面代替“屏对屏”,架起亲子之间友好沟通的桥梁,拒绝将成绩作为孩子是否能接触网络游戏的砝码,引导孩子限时、理性游戏,让其正确面对电子产品“诱惑”。另一方面,在网游时长受限之后,之前沉迷于网游的孩子将会感到无穷空虚。家长应帮助这部分孩子填补时间和精神空白,让孩子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而不是将更多电子游戏作为逃避成长问题的“避风港”。

徐州心理卫生服务站:厌学是一种导致厌学甚至厌恶学习,从而选择逃避的心态。萨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开始就不喜欢学习的孩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阅读无用性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学生中越来越严重,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为了让孩子更健康、更全面地接受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必须深刻认识到孩子“厌学”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厌学情绪呢?

电子产品和游戏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得青少年们接触游戏的范围扩大。加上现在大部分的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看顾,在孩子出现沉迷游戏的现象之后,他们并没有采取合理的方去和他们沟通,使得这些孩子更加沉迷,专家表示80%的青少年是由于家庭因素沉迷于网络。

虽然双减作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但是由于作业量的减少,导致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玩手机。很多家长都会因为孩子在写作业时给孩子一部手机,方便孩子查阅资料,可是双减策实行之后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玩手机,很多家长越来越焦虑,尤其是因为作业量的减少,孩子可能在成绩上不占优势,而且现在又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玩手机,那么对于学习上肯定会更不上心。

如今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加上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等新业态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明显增多,人群视力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早先国家多部门就相继下发通知要求多措并举遏制儿童近视问题蔓延,其中网络游戏被多次“开刀”,为了孩子们明亮的双眼,国家对网络游戏审批上市进行了总量控制,并严格要求游戏运营商设立“儿童锁”和“防沉迷”等措施。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