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必看教程孩子叛逆什么学校好有方法吗

做父母也是一门必修课,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监护人缺位,那么家庭教育指导师就需要介入干预指导。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边玉芳非常认同孙云晓的观点,她说:“《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关于儿童怎样做人的教育。在关于‘家庭责任’的相关内容中,也提到了家庭和父母要注重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她强调家庭教育重在生活教育,在内容、方式、手段上都与学校教育不一样,在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方面,家庭教育有自己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其实,家长换个温和的态度,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孩子探讨一下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学习这个问题,孩子还是很愿意说的。因为,孩子其实需要一个""平等""的诉说口。只有孩子说出来,问题才能解决。

1.每天哪怕10分钟,也可以陪孩子做个小游戏,讲个小故事,读一本绘本,日积月累,你的孩子一定会与众不同。就像林晓宇爸爸一样,每天用送儿子上学这段短暂却充盈的时光,陪伴儿子认知和感受这大千世界,以切身行动来教育儿子,我想这比任何口头教育要有用且有力的多。

2.他说自己的孩子今年上高一,在他们当地的一所优质高中上学。高一上学期感觉孩子的学习强度还不是很大,但是这个学期自从复学以后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压力变大了。

3.上学读书和在家里做作业没有乐趣。乐趣使脑里释放出“内啡肽”(Endorphins,大脑神经递质的一种),它让孩子处于一种极为放松、无压力状态,并且想重复这种体验,因此孩子便能自动自觉地学习。当孩子得到肯定或嘉奖时,脑里又会释出“多巴胺”,这是脑里奖励机制的主要元素,也就是动力的来源。由此可见,当学习没有乐趣时,家长往往没有在增添乐趣上下功夫,而是用压迫、否定、斥责、惩罚等方驱使孩子返回书本或作业上。这些方启动了“痛苦一恐惧一逃避”的保护机制,于是孩子产生很大的抗拒力,想尽办避开这些感受的来源:学习。

4.身为家长对于自家孩子都是报以期待的,到了一定的年龄开始上学之后,家长要操的心就更多了,除了关心孩子生活和吃穿方面的问题,更操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以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5.我忘了帖子中提到的孩子的年龄,但看这个字和作文,应该是个小学低年级孩子吧。这个孩子抱怨每天6点起床,7点上学,8点上课,还有半小时读书。上学的时候被老师说,回家被父母说,觉得很苦,特别向往父母小时候的童年。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守护的助力中。根植于需求,融入于时代,社会教育焕发出生机和力量。

貌似问题解决了吗?其实没有,孩子告诉我,放学的时候,托管老师要等好多同学,早出来的孩子要等好久,好久。还有,早上的时候,因为要赶车子,时间更是紧张,每次对孩子狂吼乱叫。几天以后,又只好自己骑上电动车,送孩子上学。至少,时间是相对自由的。于是,又开始了电动车的日子。

这样做,可能比家长越俎代庖要费时费力,但却是值得的:准备的过程可以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将他从自由的寒假拉回到上学的频道;同时也能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强化传播一种理念:孩子是自己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提前上学整体来说是优缺点并存的,优点就是学生可以早点进入学校读书,毕业的时间更早,缺点主要有3个,第一个是容易让学生变得自卑,小学阶段只要是给学生打基础的,要是孩子提前上学,那他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如果学生努力过后发现其他人的成绩还比自己好,那他很容易变得自暴自弃,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