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带手机到学校咋办

为预防学生近视、沉迷网络聊天和游戏,我校对小学生手机电子产品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将手机、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如有学生需要佩戴电话手表或其他无上网、游戏功能的通讯工具与家长进行上下学的沟通,需向班主任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并严格按照在校内一律关机、统一保管的原则执行。五一小长假期间,通宵打牌、出门游玩、沉迷于电子产品……这些活动成了很多人的主要内容,致使不少市民出现了睡眠质量下降、眼部的不适、疲惫没有精神等假期综合症。医生提醒市民,要调整心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是预防假期综合症的关键。

转眼间,愉快的假期生活即将结束,孩子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学期。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可以开始为孩子们做好相关准备了哦,跟着以下方,帮助孩子们把心收回来,远离入园焦虑!

1.要提到孩子的入园焦虑,妈妈们都能说出个一二来。可是,恰恰被妈妈们忽略的,却是她们自己的心理:妈妈们同样也要面临着入园的心理关。

2.父母一定要尽早开始学习育儿知识,非常多的家长等到孩子上一年级才开始焦虑,其实更多的埋雷在上学之前就存在:老人宠溺孩子,你怎么之前不管;沉迷于手机游戏、你之前怎么不管;一年级自理能力差,为什么3岁时不开始慢慢训练。见过太多之前不管孩子,却在孩子年龄增大之后拿出高额薪水,请来老师“请帮我管好孩子”,拼命要求住家老师一一完成的,有用吗?

3.看到孩子作业磨蹭、不想上学、沉迷游戏……很多家长特别焦虑,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常常掀起一场亲子大战,结果是孩子或者闭门不出或者离家出走。

4.老师让老师为难的时候,最痛苦的是,小学1年级的老师默认孩子在入学前上学,认为这是有基础的。让持续“快乐教育”和“零基础”入学的家长和教师感到为难。幼儿园不教,你能让孩子零上小学吗?小学老师:心太大了。

5.现在的家长和孩子都不容易,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每天都特别焦虑。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家长更是忧心忡忡,害怕孩子将来没有前途,所以会想出各种办来“鸡娃”。

青春期的少年好像更容易沉迷网络,两者之间有着火花带闪电一般的吸引力,事实上即便他们不是有意着迷其中,大多数时候也会被父母看做是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虽然双减策是为了降低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但是仍旧无完全解决家长的焦虑。还是很担心自家的孩子落后于其他人。

认读和书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学习能力,在孩子认字、读书和书写上,很多家长其实是存在很大分歧的,有的让孩子不到4岁就开始握笔学写字,有的则是不让孩子写字和识字,觉得上学之后再学就可以。那两种情况下孩子上学后有什么表现呢?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从不少操心,进步了不断加油寻求更好,退步了督促努力期望更高。有些居家隔离的家长就会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跟不上,也没有网课学习,于是在家不停催促孩子学习,甚至把焦虑的情绪已经转嫁给学生了。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