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黄石下陆孩子叛逆期预防机构

沈家宏教授从家庭动力系统视角下分析讲解了孩子厌学、拒学的家庭原因,引导家长从经营好夫妻关系;选择民主权威的教育方式;父母与孩子分化、做好榜样;和孩子搞好关系;给到孩子好心情;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把学习交给孩子;信任和尊重孩子;父母活好自己的人生等十个方面去化解孩子的厌学、拒学问题,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让孩子承受很大压力,让孩子觉着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如果几次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就会受到训斥,产生挫败感,最终产生厌学。有的孩子的厌学,原因是单方面的,有的则是多方面导致的。

告诉你如何更好实现个性化教育,发掘孩子优势潜能,提升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优异成长,也让父母的教育不再焦虑。

1.我有个认识的人就从事学术答辩答疑工作,博士学历,每年只忙活7到8个月,剩下的时间不是去旅行就是在旅行的路上,当然还有在学习或者学习的路上。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亲身实践尝到了甜头,肯定更加重视学习。至于他的收入,不能说,反正不缺钱。

2.2018年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仅有6%为不焦虑,而家长最焦虑的年龄段集中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教育焦虑甚至已经从家庭拓展到社会范围。今年两会期间,如何给孩子减负等教育问题就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教育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整治活动也在持续进行。

3.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从不少操心,进步了不断加油寻求更好,退步了督促努力期望更高。有些居家隔离的家长就会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习跟不上,也没有网课学习,于是在家不停催促孩子学习,甚至把焦虑的情绪已经转嫁给学生了。

4.去年送娃上幼儿园前,我也是如临大敌。除了看绘本,还跟孩子渲染幼儿园多好,有小朋友一起玩,有好吃的,还有很多玩具。我自己还报了家长课,学习缓解入园分离焦虑的方。原因一是我娃比较敏感情绪化,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二是听了太多送孩子入园哭闹的事情,亲妈早早告诉我,送幼儿园这件事儿她不管,她看不了孩子哭。

5.大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读书方面,不再是是五花八门的读书了,我日常看的书都是偏重于专业的书,因为大学把专业学好了,对自己毕业以后起到的帮助作用很大。尤其是我成为了大二学生之后,更是明白读关于专业书籍的重要性。大二的课多了很多,特别是专业类的课,如果在课下不去钻研书本,是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的,很容易就学不会专业的知识,所以课下有时间就会去图书馆里看与专业有关的书,一是充实大学生活,而是帮助自己学好专业。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去把书中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回去宿舍之后,在把知识复习一遍,是对自己学习比较好的帮助作用。

虽然这位妈妈想用这种方法帮助孩子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所以,家长还是要先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

还有些家长,由于对现状不满,对未来感到恐惧,导致自身焦虑紧张,他们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待和要求,于是看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这里不够好,那里也不行,结果加剧了焦虑,就这样开始恶性循环。

这时候再问孩子“伤口还疼不疼了?”摇头回复。又想到好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太担心孩子了?太焦虑孩子?把太多焦虑、担心都投射到孩子身上。

家长疏于管教孩子,可能会让孩子产生缺爱的心理,更因为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变得孤僻,沉默寡言甚至自卑自闭,时常感到焦虑、不安全,整个身心经常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