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解密特殊少年专门学校有办法吗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孩子的智力从出生时就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而出现了更大的差异,有的孩子反应灵敏,有的孩子能反映迟钝,有的孩子在这方面突出,有的孩子在那方面突出,但是在家长看来,他的孩子都应该是聪明的,优秀的,学习是没问题的,于是对孩子就有了过高的要求,当有过高的要求的时候,孩子不一定能达到,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刚开始还会去努力,拼命的去做,尽量的去做达到家长的要求,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开始产生放弃心理,于是就破罐子破摔,产生了厌学心理。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时,家长不妨试着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十有八九家长自身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孩子不愿上学。上课时从不动笔,更别说完成家庭作业了,与同学不交流,一个人除了去厕所,就是呆坐在座位上。看到孩子的这种状态,我有空就和孩子交谈、沟通,和他做朋友,了解他的思想。经过多次了解,孩子始终都认为:“上学是父母逼迫自己的,上学没用,自己将来想当厨师。”说实在的,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我感到痛心。我在想,只要孩子在我们班,我将尽最大的努力去拯救孩子,让他和其他同龄人一样的状态。

1.新学期,新希望。对于不少家长来说,伴随而来还有新的烦恼。为孩子的学习焦虑,为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担忧。调皮好动上课说话、作业拖沓,更痛苦的是,怎么教都无济于事,家长焦虑,老师揪心,孩子就是改不了。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画面,在您家出现过吗?甚至有的孩子上学没多久家长就被老师“召见”等等。

2.上学从容:与喧嚣的都市对比,与自然美景相伴,生活更加宁静,更令人安心。父母不用为孩子接送而早起,从容目送孩子上学;孩子睡眠更充足,不用遭受路途遥远之苦,更不用担心交通安全问题。

3.关系的本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和化解焦虑。也因此,在亲子关系中,父母需要具备容器功能。即:孩子制造焦虑,父母化解孩子的焦虑。

4.第一次全天离开爸妈,第一次与老师、同学相处一天,第一次在幼儿园午睡吃饭……小朋友们难免会有一些焦虑不安的情绪,惊天动地的哭声也在入园季响彻幼儿园。不仅孩子哭,许多家长甚至也会在幼儿园角落偷偷抹眼泪,舍不得孩子。

5.当孩子不愿再和父母沟通,一定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TA就意识到“我说的话不重要”。失望多了,孩子自然不愿再开口了。

2、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父母焦虑,否定孩子——孩子不堪重负,表现不好——父母更焦虑,用更极端的手段惩罚孩子——孩子彻底崩溃,表现更差。

再者,家长要帮孩子调整好作息规律。居家学习期间,孩子们由于自控力较弱,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难免会养成懒散、注意力不集中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提前一周,为孩子营造“预开学”氛围,比如严格执行上学时的时间表,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赖床,方便孩子适应上学的节奏。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抓孩子作息时,不可太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将作息从无序调整至有序。比如,第一天8点起床,第二天7点45分起床,第三天7点30分起床,慢慢过渡,允许孩子有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为了减少分离焦虑症,父母可以对即将入园的宝宝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提前管理。比如说,可以提前跟孩子讲述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如《汤姆上学记》;循序渐进,从半天开始适应,逐渐转为一天;当然更重要的是家长的平常心。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慌神,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焦虑。更不要因此而让孩子不去学校。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