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叛逆孩子专业学校怎么办

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说:“一个孩子12岁以前能不能和父母建立一种亲密的依恋的情感,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成长。”《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我们“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我们不能因工作忙,就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因为“隔辈亲”,要求不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往往自由散漫,没有规矩。习惯养成后,父母再管,成效往往不理想。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教育焦虑,这种焦虑来自我们对孩子成功或优秀的判断标准过于单一。在这种“唯分数论”单一的评估体系之下,产生了教育内卷和“比拼鸡娃”的现象。其实,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如果家长可以更加多元地评估自己的孩子,就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教育焦虑。而且,适当的留白会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家庭教育也是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让孩子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帮孩子养成爱国爱家、向善向上、诚实文明、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遵守规则、爱护公物等优良品质。要发挥老年人阅历广、见识多的优势,多给孩子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家族家乡发展史。要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多进行户外游戏与健身活动,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参与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重视孩子的民俗教育和方言传授,并重视孩子的“食育”,均衡营养,改变高油高糖、过度精细等不良饮食习惯。

进入了小学,没有办随时随地查看孩子状态,与孩子见面的机会大幅下降,家长与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这时其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中班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教师应“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中班组一直以来都积极为孩子们创造亲自然的机会,鼓励并引导孩子亲历种植活动,培养劳动习惯。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如自我暗示、运动放松、转移注意力等,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将开学焦虑转化为新学期的动力。

1.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有的孩子习惯晚睡晚起,但是上学后不能那么晚,至少要提前2周调整。一般在小学没有午睡了,习惯午睡的孩子,也得提前适应一下。

随着《小别离》、《小欢喜》、《都挺好》、《安家》等家庭伦理剧的热播,剧中反映的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也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特别是电视剧《小舍得》,更是将小升初、再婚家庭、家庭教育、教育焦虑、亲子关系等话题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示。无怪乎网友这样评价它:“《小舍得》或许可以成为一面镜子,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关于应该成为怎样的父母,以及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习惯性教育焦虑的社会来说,缺少的不是给孩子念学习紧箍咒,而是给父母松绑:不是我们告诉孩子如何舍得,而是孩子们教会我们究竟该怎么“舍”,如何“得”。”可以说,《小舍得》爆火的背后,是中国亿万家庭真实的焦虑。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